Workflow
多地企业设置“妈妈岗” 专家建议 完善立法给予生育再就业妇女更多支持
中国经济网·2025-03-12 08:55

文章核心观点 “妈妈岗”利好已育女性就业,但在职业发展、劳动权益等方面有待完善,需细化岗位设置标准和权益保障措施,政府各部门协同合作,完善非全日制用工立法,更新生育假期制度理念 [1][9][10] 育儿女性渴望回归职场 - “妈妈岗”指吸纳法定劳动年龄内对12周岁以下儿童有抚养义务妇女就业,工作时间和管理模式灵活的岗位 [3] - 2022年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强调推动完善促进妇女就业制度机制,加强生育再就业女性职业技能培训 [3] - 2019年广东中山企业为“妈妈员工”设特殊岗位,如今全国多地探索“妈妈岗”,如广东、山东全省推行,上海开展“生育友好岗”试点 [3] “妈妈岗”设立意义 - 对女性可平衡工作职责与家庭照料职责,提升就业率;对企业可履行社会责任,扩大劳动力供给,缓解用工及成本压力;对社会有助于促进人口生育 [4] - 为生育妇女提供平衡育儿和职场发展的可能性,对保障女性职场发展、维护儿童利益、促进生育、满足企业灵活用工需求有积极意义 [4] 劳动权益保障不够理想 - “妈妈岗”应聘者面临职场残酷,符合专业条件岗位少、竞争激烈,岗位多集中在家政、物业服务等劳动密集型领域 [5][6] - “妈妈岗”数量有限,多为兼职等灵活用工方式,劳动者总体待遇水平不高,原因是用人单位设立“妈妈岗”欠缺法定义务,地方政府政策支持有限 [6] - “妈妈岗”存在大量零工群体,社会保险、劳动纠纷处理等权益保障不完善,非全日制用工法律保障相对较弱 [6][7] 完善非全日制用工立法 - 全国妇联调研显示82.7%的全职妈妈有再就业打算,其中48.3%希望兼职、灵活就业 [8] - 只要宣传和执行得当,“妈妈岗”不会加剧对育龄女性职场歧视,反而能为女性争取合理就业机会 [9] - 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妈妈岗”朝规范化、多元化和包容化方向发展,拓宽适用人群 [9] - 应完善非全日制用工立法加强“妈妈岗”劳动者保护,国家需拿出更多政策支持,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减轻企业经济负担 [9] - 应更新生育假期制度理念和设计,树立生育“去性别化”观念,将奖励产假改为育儿假,鼓励男性休育儿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