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信达生物和和黄医药联合宣布FRUSICA - 2 2/3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信迪利单抗与呋喹替尼联合疗法用于中国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肾细胞癌二线治疗展现潜力,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1][3][4] 分组1:FRUSICA - 2临床试验情况 - FRUSICA - 2 2/3期临床试验评估信迪利单抗与呋喹替尼联合用于中国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肾细胞癌二线治疗,已达到无进展生存期(PFS)主要终点 [1] - 该研究是随机、开放标签、活性对照研究,对比联合疗法与阿昔替尼或依维莫司单药治疗晚期肾细胞癌,联合疗法在次要终点客观缓解率(ORR)和缓解持续时间(DoR)上也有改善,完整结果将提交科学会议展示 [3] 分组2:药物获批情况 - 基于FRUSICA - 1研究数据,信迪利单抗与呋喹替尼组合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有条件批准,用于治疗错配修复功能正常(pMMR)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 [2] - 信迪利单抗在中国已获批7个适应症并纳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NRDL),其第八个适应症联合呋喹替尼治疗特定晚期子宫内膜癌于2024年12月获NMPA有条件批准,联合伊匹木单抗作为可切除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MSI - H/dMMR)结肠癌新辅助治疗的新药申请(NDA)正在NMPA审评并获优先审评资格 [7][8] - 呋喹替尼在中国与礼来联合开发和商业化,商品名为ELUNATE®,获批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2020年1月纳入中国NRDL,上市后超10万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治疗 [10] - ELUNATE®(呋喹替尼)和TYVYT®(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组合在中国获有条件批准,用于治疗特定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 [11] - 武田持有呋喹替尼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以外地区的独家全球许可,商品名为FRUZAQLA®,2023年11月在美国获批治疗既往治疗过的转移性结直肠癌,2024年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多个司法管辖区的监管申请正在推进 [14] 分组3:相关人员观点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表示FRUSICA - 2研究结果凸显信迪利单抗与呋喹替尼组合满足晚期肾细胞癌患者医疗需求的潜力 [4]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称该组合3期研究阳性结果是晚期肾细胞癌治疗的重大进展,对研究临床意义乐观 [4] - 信达生物高级副总裁周辉博士称FRUSICA - 2临床试验积极结果凸显联合疗法潜力,为晚期肾细胞癌患者带来新希望,期待与和黄医药推进注册沟通 [4] - 和黄医药研发主管兼首席医学官施建明博士表示研究结果为联合疗法作为晚期肾细胞癌新治疗选择提供证据,体现公司推进癌症疗法的承诺,期待与监管机构分享结果并推进NDA申请 [4] 分组4:疾病数据 - 2022年全球约43.5万新诊断肾癌患者,中国约7.4万,约90%肾肿瘤为肾细胞癌(RCC) [5] 分组5:药物介绍 - 信迪利单抗在中国商品名为TYVYT®,是信达生物与礼来联合开发的PD - 1免疫球蛋白G4单克隆抗体,可阻断PD - 1/PD - L1通路,激活T细胞杀伤癌细胞 [7] - 呋喹替尼是口服选择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VEGFR - 1、 - 2和 - 3)抑制剂,设计增强选择性,减少脱靶激酶活性,可实现持续靶点抑制,适合联合治疗 [9] 分组6:其他临床研究情况 - 信迪利单抗三项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终点,包括单药二线治疗食管鳞癌2期研究、单药二线治疗铂类化疗后进展的肺鳞癌3期研究、与呋喹替尼联合对比阿昔替尼或依维莫司单药治疗晚期RCC的2/3期研究 [9][13] - 呋喹替尼加信迪利单抗概念验证1b/2期研究结果于2025年1月发表,组合疗法显示出有前景的疗效和可耐受的安全性,截至2024年10月9日数据截止,20例既往治疗患者可评估疗效,确认ORR为60.0%,疾病控制率(DCR)为85.0%,中位DoR为13.9个月,中位PFS为15.9个月,总生存期(OS)未达到,36个月OS率为58.3% [17] 分组7:公司介绍 -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是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使命是为全球患者提供可负担的高质量生物制药,已上市15款产品,3项新药申请在审评,3项资产处于3期或关键临床试验,16个分子处于早期临床阶段,与超30家全球医疗公司合作 [18] - 和黄医药是创新的商业化阶段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癌症和免疫疾病的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的发现、全球开发和商业化,已有三款药物在中国上市,首款药物在全球多地获批 [21][22]
Innovent and HUTCHMED Jointly Announce that the FRUSICA-2 Phase 2/3 Study of Sintilimab and Fruquintinib Combination Has Met Its Primary Endpoint in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