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海工企业国际化ESG实践:海油工程谱写可持续发展深蓝协奏曲
600583海油工程(600583) 证券时报网·2025-03-20 06:40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海油工程海外项目推进顺利,国际化发展取得突破,通过构筑新型产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管理能力国际化,以多方利益共生驱动绿色发展价值国际化,2025年将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1][2][19] 分组1:公司概况 - 公司是国内唯一集海洋油气开发工程设计、采购、建造和海上安装、调试、维修以及液化天然气、海上风电、炼化工程等为一体的大型工程总承包公司,也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海洋油气工程总承包商之一 [1] 分组2:2024年海外项目进展 - 乌干达Kingfisher(翠鸟)EPC3总包项目各项建设全面推进,年末核心设施建设、生产系统联通以及外围设施完善等工作取得显著进展,项目团队加快推进剩余工程建设,还将回收转化气体为乌干达提供清洁能源 [1] - 英奇角(Inch Cape)欧洲海上风电项目在海油工程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开工建造,进入建造实施阶段,是中企主导开发的最大海外风电项目,将扩大中国风电技术国际影响力 [2] 分组3:以新型产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管理能力国际化 标准化方案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 工程与产品按标准化与定制化融合模式生产,标准化降低成本、缩短周期,定制化满足特定需求,标准化叠加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渤海海域实施并将推广至海外,保守带来15%以上效率提升,卡塔尔一体化项目获业主认可 [4] - 筑牢安全发展底线,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形成“强化顶层设计、突出专业管理、保障风险控制”的安全管理体系,“海工标准”持续对外输出,2024年参与制定1项国标、牵头制定4项行业标准,累计发布10项国家标准、46项行业标准,2025年将参与绿色标准制定 [4][5] 供应链再造巩固全球交付能力 - 2024年8月承建的沙特阿美马赞油气集输平台完工交付,创新“一体化 + 可视化”建造模式,应用先进技术,按严格标准建造,项目团队施工效率等达世界先进水平,推动公司提升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6] - 公司在多地拥有大型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场地总面积约400万平方米,拥有19艘船舶组成的专业化海上施工船队,海上安装与铺管能力亚洲领先,2024年12月宣布安装分公司将建造专业铺管船 [6][7] - 提升资源掌控能力,推进资源整合,提升响应效率,与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建立供应链管理制度体系和供应商闭环管理模式,2024年编制供应链发展顶层设计和规划 [7] 核心技术装备打造新质生产力 - 制定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绘制“1832”总体蓝图,40项任务全部落地,形成全业务链条数字化转型场景,协同设计平台应用使设计管理效率提升18%,智能制造预制效率提升20%以上 [8] - 形成十大装备和十大技术,2024年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形成31项,立项公司级项目24项等,开展科技创新项目380项,未来将以创新为引擎推动多方面延伸和突破,开展海上风电等研发,目标2025年确立国内深水浮式海上风电工程产业优势地位 [8][9][10] 强化国际化人才、公司治理能力支撑 - 2024年搭建科技人才外部交流资源池,推荐专家和青年人才发表演讲和报告,多名科技人才参加行业交流大会 [11] -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制定规章制度,强化用工风险防控,2024年编制公司治理审批权限一表通,11月通过合规管理体系国际国内“双认证” [11] - 2025年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内部管理架构,加强团队协作,强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12] 分组4:以多方利益共生驱动绿色发展价值国际化 区域经济乘数效应 - 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布局,带动区域经济繁荣、产业升级等,开拓海外市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开展爱心活动,树立中企良好形象 [14] 国家能源安全支点 -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保障海上油气田投产,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和能源安全贡献力量,在“双碳”目标下展现新竞争力,兼顾老业务和新业务多元化创造价值 [16] 股东价值传导机制 - 贯彻国企改革要求,以成本领先和可持续价值创造为主线,将价值管理指标融入运营全流程,探索运用市值管理措施,2021 - 2023年三年现金分红14.46亿元,占净利润比例42%,复合增长率35.55%,2024年拟现金分红8.89亿元 [17] 行业低碳发展标杆 - 推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2024年清洁能源消耗量4193.11吨标准煤等,参与绿色电力市场交易,外购消纳绿色电力3042.71万千瓦时 [18] - 响应“双碳”目标,《2023 - 2025年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能耗强度比“十三五”时期降低13.5%,完成现有基地绿色工厂创建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