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朗普“颠覆”美国外交传统?没有。——起底美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霸权本色
新华网·2025-03-24 15:19

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本质 -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并未颠覆美国外交传统,其霸权本质与历届政府一脉相承,仅是表达方式更为直白[1] - 美国外交的真实底色是唯我独尊的霸权思维,“美国优先”理念贯穿其整个外交史,体现争夺和维护霸权的实际行动[6][7] 贸易与关税政策 - 特朗普政府对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并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体现贸易保护主义[2] - 特朗普在会见日本、印度等国领导人时,以美国处于不利贸易地位为由施压,逼迫对方作出让步[2] - 美国历史上的保护主义政策并非首创,其重商主义世界观根植于19世纪[2] 国际组织与多边协议 - 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并评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参与[2] - 里根政府1983年曾威胁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奥巴马政府2011年大幅削减对其经费支持,体现美国对国际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的一贯态度[4] 领土与资源觊觎行为 - 特朗普政府宣称欲将加拿大变为美国“第51个州”,并扬言“吞并”格陵兰岛和“收回”巴拿马运河[3] - 1946年杜鲁门政府曾向丹麦提出以价值1亿美元的黄金和阿拉斯加油田开采权换取格陵兰岛,遭拒绝[5] - 美国在刚果(金)独立后策划推翻总理卢蒙巴,主要动机为控制该国铜矿、工业钻石和铀矿等战略资源[6] 对外干预与胁迫手段 - 在巴以冲突中,特朗普以停止援助为要挟,逼迫埃及和约旦接收巴勒斯坦人[3] - 在乌克兰危机中,特朗普以暂停援助和质疑总统合法性相威胁,逼迫乌方签署矿产协议[3] - 尼克松政府为从越南撤军,曾向南越政权承诺大量援助但最终未兑现,体现美国对盟友的实用主义态度[5] 政策动因与历史延续性 - “美国优先”政策的凸显与美国综合国力下降及精英阶层焦虑感上升密切相关[7][8] - 美国殖民历史中的贪婪利己个人主义成为其对外扩张的动力,美式民主制度为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提供授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