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导与体系构建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并将其置于首位,体现对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 [2] - 国务院办公厅指导意见引导形成"股贷债保"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1][3] - 金融监管总局指导意见强调增强针对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优化风险分担机制,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2] 股权融资 - 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通过旗下创投机构专注于科创企业股权投资,为早期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部分项目如华海清科、西部材料带来十倍以上投资回报 [4] - 国资平台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中期票据募集资金,并以股权投资方式注入被投公司,同时新设各类科创基金拓宽市场化资金渠道 [4][5] - 地方国资基金利用母基金模式与头部专业化投资机构合作,并通过与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掌握前沿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源头 [5] 信贷融资 - 银行转变传统信贷思维,以创投思维从"看报表、看规模、看过去"转变为"看产业、看技术、看未来",创新信贷产品和审批模式 [6] - 兴业银行推出科创企业"技术流"评价体系,依托大数据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精准画像,并根据指标分值给予技术流评级,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 [7] - 针对科技企业不同阶段特点,银行推出"高科技人才创业贷"、"科技企业研发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产品,研发贷还可置换股东借款以优化财务结构 [8] - 金融监管总局试点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比例,将贷款占并购交易额的比例从不应高于60%放宽至不应高于80%,试点包括18个城市及多家银行 [9] 债券融资 - 企业发债属于直接融资,具有融资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金融机构主要通过直接为高科技企业发债或为国资平台发债两种方式支持高科技行业 [10][11] - 民营科技企业发债需解决"增信"问题,"担保增信"是地方政府提供增信支持的主流方式,部分地区探索"央地合作增信"模式以分散风险并提升市场信心 [11] 保险保障 - 科技保险重点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软件首版次安全保险运行机制,政策支持企业和保险公司自主协商延长保险期限 [12] - 保险公司按照险种多元化、费率动态化等原则开展业务,保险保障内容主要包括质量风险和责任风险,以减轻用户对技术创新的担忧 [13][14]
【宏观洞见】用好“股贷债保”工具箱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新华财经·2025-03-24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