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行业脱碳技术路径 - 海运行业面临国际海事组织和欧盟日益严格的碳排放标准 采用过渡路径和零碳路径两种减排战略 [1] - 过渡路径技术相对成熟但减排幅度有限 零碳路径可实现近零排放但技术仍需10年才能成熟 [1] - 过渡技术通过船体优化 机械升级和物流革新可实现20%到40%的减排幅度 为零碳目标积累资金和经验 [1] 过渡技术分类与创新案例 - 过渡技术分为三类:提效降耗技术改造 发动机兼容性较高的过渡燃料使用 碳捕集装置等碳中和赋能技术 [2] - 船体改造创新技术如空气润滑技术可提升减排效果至30% 相比旧技术5%~15%显著提升 [3] - 机械效率提升创新技术如氢动力集装箱船可实现近100%减排 旧技术最多减排20% [3] - 物流效率提升创新技术如智能解决方案可减排60% 旧技术减排20% [3] - 过渡燃料创新技术如新型发动机减排效果达80% 旧技术为30%~40% [3] - 碳捕集创新技术减排效果达85% 旧技术为30%~50% [3] 过渡技术四大特点 - 技术革新显著提升减排幅度 如风翼助航技术使船体优化减排效果从5%~15%提升至30% [4] - 技术融合实现复合应用 创新发动机可兼容传统燃料与新兴燃料 为排后处置预留空间 [4] - 地域优势基于产业集群和历史传承 北欧擅长风翼助航 美国擅长信息技术 中国开发全流程碳捕集系统 [5] - 经济效益显著 过渡技术改造成本低 如废热回收系统仅250万美元 而零碳船舶耗资上亿美元 运营成本节省案例中数据分析两月节省14万美元开支 [5] 过渡技术融资工具与案例 - 早期技术发展阶段使用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 如Nautilus Labs获微软等风投基金注资 [6][8] - 商业化阶段使用政策性金融工具和专项债务工具 如SeaShuttle项目获挪威ENOVA基金1.5亿挪威克朗资助 [6][9] - 混合融资模式降低风险并扩大资金规模 如OceanWings获法国国家投资银行投资和增信撬动风投参与 [7][8] - 专项债务工具包括转型贷款 转型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 日本邮轮和赫伯罗特采用这些工具募资 [7][9] 国际与国内融资案例对比 - 国际案例丰富且工具多元 如Climeon通过增资股募资 BAR Technologies获政府资助和供应链股权投资 [7][8] - 国内案例数量偏少且工具单一 仅中远海发有转型贷款和债券案例 股权融资缺乏公开披露 [10] - 国内混合融资结构粗糙 如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项目与海运脱碳相关性不明确 齐耀环保国资背景导致颗粒度不足 [10] 发展建议 - 结合国家战略推进过渡技术 如挪威氢动力集装箱船成功运营得益于绿氢产业战略和产业链协同 [11] - 加强风险评估 参考国际失败案例如TradeLens平台因投资时机风险导致关停 [12] - 推动适配融资工具 传统工具用于低风险技术 新兴复合工具用于高风险创新技术 [12] - 政策支持包括行动纲要和配套机制 如中远海发案例溯及政策指引 [13][14] - 双管齐下推进技术创新和金融支持 通过专项资金和税收优惠吸引社会资本 [14]
邱慈观专栏丨海运行业渐进式脱碳:必备的过渡技术及金融支持
澎湃新闻·2025-03-25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