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美国科技巨头特斯拉和英伟达等竞相开发人形机器人,但分析师警告其可能会输给中国 [1] 行业发展情况 - 人形机器人预计有广泛用例,可填补工业和服务业岗位 [2] - 科技领袖提及增多,投资者对人形机器人的兴奋情绪不断上升 [2] 中美公司对比 美国公司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项目Optimus在美国领先,计划今年生产约5000台 [3] - 摩根士丹利估计特斯拉Optimus Gen2人形机器人销售成本约20000美元,但需满足一定条件 [8] 中国公司 - 杭州宇树科技上月在电商平台向消费者销售两个人形机器人,上海智元机器今年生产目标达5000台 [4] - 宇树科技5月推出面向消费者的G1人形机器人,起售价16000美元 [8] - 中国公司因规模经济和制造能力在价格上优于美国竞争对手 [7] - 过去五年中国在含“人形”的专利申请方面领先世界,有5688项专利,美国为1483项 [9] - 小米、比亚迪、奇瑞和小鹏等大型企业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 [10] 中国行业优势 - 中国有望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复制电动汽车行业的颠覆性影响,甚至可能改变劳动力 [6] - 中国初创企业受益于成熟供应链、本地应用机会和政府大力支持 [10] - 中国政府部门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2023年工信部发布相关指南,要求2025年实现“规模化生产” [11] - 中国将人形机器人视为重要行业,因其可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13] - 中国拥有约70%的人形机器人组件供应链,组件成本下降将促进行业应用增加 [14] - 宇树G1是市场上唯一可行的人形机器人,且完全不依赖美国组件 [15] 美国应对建议 - 美国企业需迅速动员强大的制造和工业基础,特斯拉等公司可将组件采购和制造回流或转移至友好国家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16]
U.S. tech giants are betting big on humanoid robots — but China's already ahead, analysts 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