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呷哺呷哺2025年春天年报折射餐饮帝国困境,揭示新消费时代传统企业转型深层困境,公司在扩张、品牌、管理等多方面存在问题,面临退市预警,需在下个财报季逆转局势 [2][14] 过往业绩情况 - 公司已连续四年亏损,2019年净利下滑,2021年转亏,2021 - 2023年分别亏损2.93亿元、3.53亿元、1.99亿元 [2] - 2024年收入47.55亿元,较2023年的59.18亿元下降;2024年亏损6823.4万元,2023年盈利8791.5万元;税前亏损和年内亏损总额分别为3.89亿元和3.99亿元,较2023年均增加;近四年累亏12.35 - 12.55亿元 [2] 扩张策略问题 - 2014 - 2020年每周新增3家门店,2020 - 2022年逆势开496家新店,总门店数突破1200家,但2024年关闭219家门店,累计闭店减值损失超12亿元 [3] - 扩张忽视区域消费特征差异,导致南方市场溃败,且扩张惯性延续到转型期,2023年新加坡首店开业与国内大规模闭店形成对照 [3] - 管理层迷信规模效应,不顾单店模型恶化,主品牌翻台率从7倍降至2.5倍,湊湊品牌从2.0倍滑落至1.6倍 [4] 品牌战略问题 - 2014 - 2023年主品牌客单价涨幅40%,摧毁“一人食小火锅”品类护城河,人均62元定价遭低价品牌围剿 [5] - 品牌定位模糊,湊湊人均123.5元未建立品质认知,趁烧烤肉客单价250元8家门店试水全军覆没 [6] - 2024年套餐降价遭“玩不起”质疑,策略反复折损品牌信誉,暴露决策层对消费趋势迟钝 [7][8] - 公司误读“消费升级”,陷入“高端化未成、大众化失守”困局,品牌老化,产品迭代乏力,服务体系有缺陷 [9] 信任危机问题 - 黑猫平台超700条投诉,“畅吃卡”诱导消费、退款困难等问题高频出现,企业将短期获客凌驾于长期信任之上 [9] - 食品安全问题与服务质量下滑共振,4200万会员体系根基出现裂痕,客群迁徙,会员消费频次是促销下的虚假繁荣 [10] 管理问题 - 贺光启“独裁式管理”中断职业经理人体系建设,决策机制退回家族化,战略模糊,组织执行混乱 [10] - 凑凑品牌多元尝试稀释品牌价值,数字化变革滞后,外卖增长是基数效应,会员运营依赖折扣 [12] 行业环境与企业应对 - 火锅行业结构性调整加速淘汰战略犹豫者,小火锅存量博弈,头部品牌向供应链要利润,预制菜替代传统堂食 [12] - 公司试图通过“柚子盐锅底”等微创新破局,但难以形成竞争壁垒 [12] 资本层面情况 - 公司市值不足10亿港元,限制融资能力,触发港交所退市预警机制 [14] - 管理层提出“2025年翻座率3倍”目标难实现,9.5亿元现金储备与3.8亿元短期债务对比,企业需尽快逆转局势 [14]
连续亏4年累亏超10亿,贺光启救得了呷哺呷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