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AI成为互联网科技企业新竞技阵地,产业初步形成共识,资本挖掘投资机遇,快手入局AI赛道有必要性和基因优势,可灵AI取得阶段性优势但也面临潜在风险,其AI战略是豪赌也是必经之路 [1][2][9][10] 分组1:行业趋势 - 一年前互联网新势力重构行业格局,一年后AI成互联网科技企业新竞技阵地,众多巨头重金投入AI领域 [1] - 产业达成AI重塑格局共识,资本寻找投资新机遇,互联网民企龙头公司成长性有望恢复、估值将向上重塑 [2] 分组2:快手入局AI必要性 - 快手营收利润双增但股价回调,存在“增收不增价”情况,投资者担忧主站业务降速 [2] - 快手盈利能力提升显著,但营收增速放缓,核心增长引擎分化,用户增长显疲态,行业用户规模接近天花板,需转向存量精细化运营 [2][3][4] - AI技术迭代重塑内容生产、分发与商业变现逻辑,作为内容服务平台,不参与AI将落后 [4] 分组3:可灵AI现状与优势 - 去年第四季度可灵AI独立App上线,提供多入口选择,自商业化至今年2月累计收入超1亿元,成为国内商业化第一的视频大模型 [5] - 快手半年内对可灵AI完成近20次技术迭代升级,最新1.6版在多方面达行业领先水平 [6] - 快手技术积累使可灵AI快速迭代,自研架构提升硬件利用率,采用分阶段训练策略,全年研发投入122亿元,占收入9.6% [7] - 可灵AI技术突破反哺平台生态,电商场景转化率提升,广告业务eCPM提升,带动线上营销收入增长 [7] - 可灵AI推出“C端+B端”商业化策略,C端会员付费续费率超40%,B端与数千家企业客户在API订阅上达成合作 [7] 分组4:快手对可灵AI规划 - 快手以可灵AI创造AI视频内容生产新赛道,聚焦视频大模型形成竞争优势,未来将加大研发投入,打造“视频内容生产的基础设施” [8] 分组5:可灵AI潜在风险 - 视频生成领域技术路线未固化,可灵采用的架构可能面临重构风险 [9] - AI生成视频良品率低,用户体验有痛点,可能延迟商业化进程 [9] - 全球科技巨头重金布局AI,快手聚焦垂直赛道有差异化但技术通用性可能限制应用场景 [9] - 可灵AI商业化收入占比低,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利润未覆盖硬件成本,用户增长遇瓶颈影响市场地位与估值 [10] 分组6:可灵AI最新成绩 - 3月27日消息,快手可灵1.6pro(高品质模式)以1000分的Arena ELO基准测试评分位居全球图生视频赛道榜首 [11]
快手增收不增价,可灵AI利润难填成本坑,路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