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探讨同仁堂国药2024全年业绩发布后是否迎来行情及投资机会,分析其基本面、成长潜力和估值情况 [1] 同仁堂国药的“确定性之锚” 持续兑现业绩增长,盈利增长能见度高,优质基本面不断巩固 - 公司符合“长坡湿雪”特征,凭借核心产品和海外布局增强成长性与确定性 [3] - 2024年实现收入16.116亿港元,同比增长5.7%;中国香港地区市场收入10.697亿港元,同比增长16.9% [3] - 2013 - 2024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8.38%,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7.27% [4] - 整体费用结构稳定,成本控制良好,基本无有息负债,财务费用低 [4] - 2024年一般及行政开支占收入百分比为11.9%,与去年大致持平;分销及销售开支占比由15.2%增至18.6% [4] - 毛利率过去五年平均达69%左右,不断研发新产品将成未来盈利点 [4] - 2019年及以前ROE超20%,经营活动现金流充裕,2024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18.20亿港元,负债比率2.9% [4][5] - 财务杠杆低,利润含金量高,派息率高,2024年达58.6%,上市后累计分红达30亿港元 [5] 受益政策支持和中医药文化认可度逐步提高,中医药行业有望迎来加速成长和市场规模扩张的良机,行业增长潜能不断兑现 - 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医药文化认同加深,中药市场规模有望扩大,2023年整体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6] - 全球对中药文化认可度提升,中医药境外零售规模将扩大 [6] - 政府积极扶持中医药行业,出台相关政策带来红利和新增需求 [6] 核心产品安宫牛黄丸具有稀缺属性,构筑坚固品牌护城河 - 安宫牛黄丸定价逻辑是时间、技艺与稀缺性的三重复利 [6] - 北京同仁堂历史悠久,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7] - 同仁堂国药主打(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和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香港制造的安宫牛黄丸受追捧,市场份额排名前列 [7] - 安宫牛黄丸生产基地获GMP认证,非遗加工工艺和原材料形成技术壁垒 [7] 同仁堂国药中长期成长潜力分析 银发经济催化需求,带动内地市场增长 - 2024年底中国内地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1.1%,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5.4%,预计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4亿 [9] - 中医药在治疗慢病领域有优势,有望在银发经济升温背景下加速发展 [9] - 2024年公司在内地市场收入为1.394亿港元,同比增长7.8%,受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市场需求带动 [9] 安宫牛黄丸粉采购建议上限有所提升,王牌产品量价齐升趋势不改 - 安宫牛黄丸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潜在需求有望释放 [11] - 2025 - 2027年上半年续订安宫牛黄丸粉采购框架协议建议新上限分别为6500万、6900万、3600万 [11] - 天然牛黄价格上涨,但安宫牛黄丸市场需求强劲,提价幅度和次数温和,为业绩释放留空间 [11] 持续深化出海布局,构建多元渠道,不断拓展成长边界 - 海外华侨华人超6000万,截至2024年末,同仁堂业务网络覆盖多地区,开办零售终端超160家 [12] - 推进重点产品在海外国家注册上市,如洽商安宫牛黄丸在柬注册,开发新西兰鹿产品 [13] - 与大学院校合作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如与澳门科技大学开展科研合作 [14] 强化产品生产研发,发展新质生产力,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 中药创新加速,新药上市节奏加快,行业“新质生产力 + 消费”双属性明显 [15] - 灵芝孢子粉是同仁堂集团近十年成功大单品,2024年推出多款新产品 [15][16] - 2024 - 2025年两款产品获香港中成药注册证,2024 - 2025年海南控股两项发明专利获授权 [16] 加强线上渠道拓展,提升未来成长空间 - 线上经济发展,同仁堂国药自建网络商城,取得先发优势 [16] - 2024年加强电商渠道布局,与多家平台合作开展跨境销售业务 [17] 港股医药板块价值重估风起,同仁堂国药估值几何?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公司内在价值低估 - 公司持续业绩增速,但对应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因港股投资人尤其是外资对中医药不了解 [19] - 中药品牌应给予比普通消费品更高估值,公司有潜力空间 [19] 有望迎来估值和业绩共振的“戴维斯双击” - 港股整体估值是全球洼地,未来估值修复空间可观 [20] - 公司当前股价处于历史性低位,成长天花板不断筑高,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20]
同仁堂国药投资价值分析:成长性和确定性兼具 价值重估潜力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