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外资车企在中国面临销量、市场份额下滑和利润受损问题,而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家自主品牌上市车企2024年营收和利润双增长,不同发展路线使它们业绩增长,但也都面临挑战,竞争未到终局机会仍在 [2][3][4][17] 行业现状 - 外资车企在中国面临销量和市场份额下滑、价格战致利润受损问题,而“自主四强”中已上市的比亚迪、吉利、长城营收和利润双增长 [2] - 2024年比亚迪营收再创新高,首次超越同期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企 [3] 企业业绩情况 比亚迪 - 2024年销量427.21万辆,同比增长41.26%,营收6173.82亿元,同比增长27.70%,净利润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单车均价14.45万元,单车利润0.85万元 [3] - 2024年供应链单车成本降低1000元,单车均价从2023年的15万元降至14.5万元,单车净利润从8000元增至8500元,预测今年单车成本还将下降近1000元 [7] 吉利 - 2024年销量217.66万辆,同比增长32%,营收2401.94亿元,同比增长34.03%,净利润166.32亿元,同比增长213.34%,单车均价11万元,单车利润0.76万元 [3] - 2024年下半年新能源板块摆脱亏损,交出“史上最佳财报”,净利润暴涨213%,2024年成为自主品牌燃油车销冠 [4][9] 长城 - 2024年销量123.33万辆,同比增长0.27%,净利润124 - 130亿元,同比增长76% - 85%,单车均价16.66万元,单车利润1.22万元,2024年毛利率前三季度数据为20.8% [3][8] - 依靠海外市场拉动,2024年全年销量实现增长,海外市场表现比吉利、比亚迪更好 [15][16] 企业竞争策略 比亚迪 - 竞争策略为“疯狂降本”和“低价”,从“油电同价”到“电比油低”再到“智驾平权”,低价是重要杀手锏 [5][6] 吉利 - 对待利润和市场份额,愿意牺牲部分利润扩大市场份额,采用跟进比亚迪价格战的策略,2018 - 2022年毛利率下降,目前未回到2021年水平 [7] - 新能源产品“银河”系列对标比亚迪,车型和价格策略相似,综合考虑技术先进性与成本平衡,部分车型销量曾超越比亚迪 [8][9] 长城 - 经营基调为“保利润”,2022年初主动停产不赚钱的新能源品牌欧拉,近两年专注插混和越野车型,拓展摩托车、重卡和海外市场 [13][14][15] 企业面临挑战 - 长城需找到更多蓝海,在摩托车、重卡和海外市场取得更多成绩,以延续“小而美”发展路线,因汽车行业讲求规模效应,无规模利润难持续增长 [17] - 吉利和比亚迪高端品牌面临亏损和销量压力,在价格战下需持续降本,根源是形成技术护城河 [17] 行业趋势 - 进入2024年,不少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定价向自主品牌看齐,收获口碑和订单,竞争未到终局机会仍在 [18][19]
吉利长城比亚迪,教外资如何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