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呷哺呷哺只剩“小火锅之王”了
00520呷哺呷哺(00520) 36氪·2025-04-02 09:03

文章核心观点 - 呷哺呷哺2024年财报显示亏损加剧,连续四年亏损,公司由盛转衰,未来自救需重拾“一人一锅”时代务实精神赢回消费者信任 [1][7][10] 呷哺呷哺2024年财报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47.55亿元,同比下跌19.65%,净亏损4.01亿元,关店及减值带来损失达2.62亿元 [1] - 2021 - 2024年公司分别亏损2.93亿元、3.53亿元、1.99亿元、4.01亿元,4年累计亏损11.83亿元 [1] - 2024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4.58亿元,短期债项达6.73亿元,流动负债18.24亿元,资金链紧绷 [7] 呷哺呷哺崛起历程 - 1998年创始人贺光启将“一人一锅”台式小火锅模式引进大陆,起初未被接受 [1] - 2003年非典期间,公司借势打造疫情小火锅,宣传“一人一锅”用餐模式,因价格便宜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2] - 2014年12月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被誉为港股“连锁餐饮第一股”,客单价44.4元,有“平价”标签 [4] 呷哺呷哺高端化转型情况 - 2016年后公司提出“呷哺 + 品牌升级计划”,布局高端市场,推出高端品牌“凑凑”和“趁烧” [4] - 2014 - 2023年公司客单价由44.4元升至62.2元,涨幅超40%,与2011年相比涨幅高达76.7% [4] - 2016 - 2020年凑凑门店从2家增长到140家,营收从0.1亿元升至1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80%,营收占比从0.4%上升至31% [4] - 2021年公司上市后首次亏损,2022年起凑凑开始亏损 [4] 消费者反馈 - 社交平台上消费者讨论围绕“涨价”展开,认为价格失去优势,不如海底捞 [5] - 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呷哺呷哺”有几百条投诉量,含大量“避雷畅吃卡”相关投诉 [5] 公司应对策略及效果 - 2023 - 2024年公司客单价回落,但同店销售额未改善,因利润率压缩加剧亏损 [6] - 关店未带来预期成本优化,门店收缩使规模效应减弱,供应链成本不降反升 [9] 行业环境情况 - 2024年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大量中小餐厅倒闭或退出市场,新增注册餐饮企业接近360万家,行业规模扩大 [9] - 消费者消费谨慎,人均消费下滑,对性价比和高质量要求高,“泛快餐化”趋势分流呷哺目标客群 [9] 公司股价情况 - 2021年2月公司股价创下25.75港元左右历史高位后下跌,2024年9月跌至0.68港元历史新低 [10] - 近期公司股价多数时间在低于1港元区间震荡,沦为“仙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