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核心观点 北京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是落实政策措施、破除障碍、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民营企业成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4][5] 政策支持 - 北京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方案、年度工作要点和配套政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沟通交流机制,形成40家市级部门与各区联动协作的工作体系 [1][4] - 鼓励民营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履行社会责任、自主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1][4] 民营经济地位与贡献 -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占全市企业数量超95% [1] - 200多万家民营市场主体贡献全市25%以上的GDP、30%以上的税收、4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60%以上的就业机会 [2] - 北京民企百强中,43家属于十大高精尖产业,高精尖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2.23万亿元,占百强企业总营收近一半 [2] 企业发展案例 - 微岩医学从8人小团队发展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博清科技攻克技术难题,推出无轨导全位置爬行焊接机器人 [3] - 京东成长为世界500强第47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位,利亚德集团以LED智能显示产业为核心,获专利2600余项 [3] 破除障碍举措 -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五子”联动和“两区”制度型开放,支持其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每天新设科技型企业超300家,相关企业数量领跑全国 [4] - 建立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领域项目长效机制,分13批推介近1300个项目、总投资超1.7万亿元 [4] 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 北京市在行政审批等方面实施1500余项营商环境务实举措,2024年依托机制解决企业诉求5.8万个 [5] - 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行非现场监管,实现“扫码检查”,推出“三送”服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