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扎根社区家门口,慈善为民解忧愁 我市创新开展“家门口慈善”服务成果丰硕
镇江日报·2025-04-03 07:27

文章核心观点 2023年以来镇江慈善总会联合民政部门开展“家门口慈善”服务,形成协同联动推进机制,获中华慈善总会肯定,该服务通过党建引领、明确主体、典型引路、整合资源等举措,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破解基层治理和慈善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2025年将有更多社区慈善项目落地[1][8] 党建引领,强化保障 - 句容市白兔镇行香村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保障慈善服务无死角,村慈善工作站成立后坚定党建引领,举办慈善文艺晚会传播慈善文化[2] - “家门口慈善”服务融入社区治理需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书记作用,依托党员志愿者组建队伍,构建“党建 + 慈善”服务体系[2] 明确主体,建强载体 - 丹徒区辛丰镇东街村建成集康养、助餐、文娱于一体的慈善综合服务中心,总投资超130万元,建筑面积760平方米,满足老年人和特殊群体需求[3] - 市慈善总会解决镇(街道)和村(社区)两级慈善组织能力不足问题,镇(街道)慈善服务中心全部建成,推进村(社区)建立慈善组织,2024年底基本全覆盖[4] 典型引路,稳步推进 - 润州区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开展“家门口慈善”服务,2024年5月成立“聚爱‘益’起”社区慈善联盟,探索“迎江模式”[5] - “家门口慈善”服务先在部分街道和社区试点,2024年3月出台实施意见,培育15个镇(街道)、30个村(社区)作为先行典型[5][6] - “家门口慈善”推动社区慈善事业发展,2025年“依法有序发展社区慈善”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6] 整合资源,融合发展 - 丹阳市珥陵镇珥城村用好微网格,走访全覆盖,建立特殊困难群体“动态档案”,帮扶困难群众[7] - 镇江构建“慈善 + 社工 + 志愿服务 + 网格员 + 社会力量”融合发展机制,建立服务专班,开展入户调查,建立服务台账并动态更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