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入选二〇二四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南大一项研究发现 黑洞影响星系从“生”到“死”
南京日报·2025-04-03 11:04

文章核心观点 南京大学王涛教授科研团队历时3年多首次在大样本星系中观测到星系“生死”关键因素的重要证据,朝着揭开星系“生死之谜”迈出关键一步,对认识宇宙结构形成规律和理解“我们从何而来”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背景 - 星系分为“恒星形成星系”和“宁静星系”,约半个世纪前有理论推测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生长释放的能量是影响星系“生死”的重要机制,但缺乏观测支持 [1] - 探寻星系“生死”机制是研究星系形成和演化规律的核心任务之一,此前科学家聚焦黑洞瞬时活动性与星系分子气体含量关系未发现明确迹象 [1][2] 研究成果 - 发现星系中心黑洞质量越大,星系冷气体越少,冷气体是制造恒星的原料,其减少会降低恒星制造能力 [1] - 转变思路聚焦黑洞质量与原子氢气体关系,揭示了黑洞质量与星系冷气体和恒星形成的重要关联 [2] 研究意义 - 解释了“宁静星系”普遍含较大质量中心黑洞的原因,给出星系“生死转变”的明确方向 [3] - 理解星系“生死”机制对认识宇宙结构基本形成规律有重要影响,与恒星、行星乃至生命诞生密切相关,对理解“我们从何而来”有重要意义 [3] 研究展望 - 中心黑洞是导致星系“生死转变”的重要因素,但物理机制、黑洞活动影响冷气体及恒星形成的细节有待未来进一步探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