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穿越版合影”不只是一次课堂创新
北京青年报·2025-04-03 15:39

这场教学实验最富启示性的,在于其揭示了AI与人文素养的共生关系。学生为生成姚鼐的"学究"形 象,需先理解桐城派"义理考据辞章"的学术追求;要让AI准确呈现随园风物,必先吃透袁枚"性灵说"的 美学思想。技术工具扮演着认知加速器的角色,将原本停留在文本分析层面的学习,转化为具象化的创 造实践。值得注意的是,作业中那些"戴着眼镜的姚鼐""涮火锅的袁枚"等"穿越"场景,非但没有消解历 史严肃性,反而通过反差性叙事激活了文化阐释的新维度——当学生用数字技术解构经典时,恰恰是在 完成对文化基因最深层的解码。 在这场教育实验中,最珍贵的不是技术赋予的"超能力",而是技术凸显出的人文价值锚点。当AI能 瞬间生成千幅文人画像,真正稀缺的是选择"姚鼐应该戴哪种眼镜"的审美判断;当技术可以虚拟任何历 史场景,真正重要的是决定"袁枚适不适合出现在火锅店"的文化逻辑。这印证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层 逻辑:技术越是解放机械劳动,人文素养的不可替代性就越突出。就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的,AI生成 的明代眼镜可能源自《红楼梦》的细节,但如何将其转化为可信的历史叙事,仍需要文学、历史、艺术 的多维交叉验证。 AI这么方便,学生该不该用它来做作业?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