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海洋氢能作为清洁能源新前沿,是全球低碳转型战略重要支柱,中国海洋氢能发展有可为但面临难题,国际绿色航运为开发利用破题,三类开发场景具可行性,需构建创新体系解决技术和标准问题 [1][2][4][6] 海洋氢能概述 - 海洋氢能指利用海洋资源生产、储存或利用氢能的技术路线与产业体系,是关乎中国能源革命和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性命题 [1] 国际绿色航运为海洋氢能开发利用破题 - 海洋氢能被视为深远海风电大规模开发的重要破局点,中国约65%的风能可开发资源位于深远海达20亿千瓦,但目前开发利用率尚不足0.5% [2] - 全球已发布超60项绿色航运走廊倡议,预计至2030年绿色燃料需求量超300万吨,2050年有望增长至1.3亿吨,2025年全球氢及氢基衍生品贸易量预计突破5亿吨 [2] - 全球新型绿色燃料船舶订单量过去两年累计超160艘,绿色航运发展使以绿氢为基础的绿色燃料研发成海洋能源开发重要路径,海上风电制氢设备利用时长约每年3500小时,结合太阳能可支撑万亿级绿氢氨醇产能 [3] 三类海洋氢能开发场景具备较高可行性 - 国际海洋氢能发展集中在海风制氢产业链上游,未有效对接消费场景,海洋氢能需与海上应用场景深度衔接整合才能规模化发展 [4] - 近岸“半海半陆式”海风陆制场景,利用近海风电为沿海化工园区提供绿电,中国东部沿海省份2024年氨能总消费量超1000万吨,海风陆制支撑近海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 [5] - 远海“全海式”海上氢氨醇综合能源枢纽,借助远海新能源在人工岛屿开展制氢氨醇业务,实现海上能源向海上绿色燃料就地转化与分销 [5] - 深远海氢能全面供应体系是产业成熟发展终极构想,可探索开发深远海天然岛礁,建设零碳岛屿支撑海上氢能发展 [5] 推动构建“基础研究—工程转化—场景验证”创新体系 - 中国海洋氢能发展国际领先,但制氢技术、标准法规制定有提升空间,陆上碱性电解槽应用于海上制氢有挑战,氢基产品认证标准体系未与国际同步 [6] - 技术装备维度推动构建“基础研究—工程转化—场景验证”创新体系,支持设立重大专项,建立检测认证平台,推动装备集约化、模块化开发 [7] - 标准与产业维度建立跨国认证体系及统一法律框架,完善标准体系,探索蓝碳核算与氢能碳汇交易规则,参与主导ISO标准制定,推动国际认证互认机制 [7]
三类海洋氢能开发场景具备较高可行性
中国电力报·2025-04-07 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