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核心观点 火锅行业“以价换量”成共识,海底捞和呷哺集团降价呈现不同结果,呷哺集团多项核心经营指标下滑致亏损扩大,海底捞通过降本增效和多品牌发展取得较好业绩,呷哺集团正努力自我纠偏,未来发展有待摸索 [2][11][28] 分组1:降价未换来量 - 火锅行业消费降级,同行降价使呷哺集团跟进,去年实施十年来最大力度和规模降价,呷哺呷哺人均消费降至54.8元,湊湊客单价降至123.5元 [3][4] - 降价初期有效果,去年8月呷哺呷哺营业额、利润和客流量同比增长10%,部分地区客流量增长近20%,但全年业绩显示翻台率不升反降,呷哺呷哺和湊湊同店销售额分别下降23%和32% [7] - 2024年呷哺集团累计闭店219家,呷哺呷哺和湊湊收入分别同比减少13%和26.5%,湊湊净亏损大幅上涨260.20%至3.5亿,成集团亏损主要原因 [8][10] 分组2:不只是降价 - 2024年海底捞营收、净利润和核心经营利润同比上升,虽下半年营收下滑但归母净利润增长,靠降本增效和多品牌发展取得成效 [11][12] - 海底捞通过关闭低效门店、优化成本结构降低成本,启动“红石榴计划”孵化多品牌创新,其他餐厅收入和外卖业务营收同比增幅分别达39.6%和超20% [14][15][17] - 呷哺集团有降本能力,采购占销售比和成本率下降,但缺“赚钱”能力 [17] 分组3:自我纠偏 - 呷哺集团高端化转型后受市场消费趋势冲击,湊湊和趁烧业绩不佳,2024年湊湊餐厅数量负增长且闭店数最多 [18][19] - 呷哺集团采取降价和不同扩店策略自我纠偏,湊湊上海推出低价套餐,呷哺呷哺规划2025年开业不低于95间餐厅,湊湊谨慎开店 [21][22][24] - 2025年头两个月呷哺集团通过费用管控盈利增加,集团有会员基础,未来发展需自我摸索 [2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