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紧握,一场场关于文化、产业与未来的“好戏”正上演 微短剧里的四川密码
四川日报·2025-04-08 08:12
文章核心观点 - 四川在微短剧产业生态构建中实现系统性突破,通过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和政企协同,推动微短剧成为赋能千行百业和国际传播的新引擎 [1][7][8] 政策支持 - 2025年四川省两会将“网络微短剧”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释放政策信号 [2] - 《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出台,每年提供3亿元专项资金,单部作品最高奖补1260万元 [2] - “拍在四川”服务平台上线,审批流程快捷,从递交材料到拿到拍摄许可只需6天 [2] - 地方单位在拍摄中提供贴心支持,政府以“24小时在线、365天护航”理念推动合作落地 [3][4] - 四川天府新区将举办“48小时短剧极拍挑战赛”,获奖作品接入流量支持 [4] 企业弄潮 - 四川有丰富的短剧拍摄场景,形成以成都为核心的影视拍摄格局 [5] - 成都15个产业园区集聚超2000家影视企业,2024年规上企业营收突破1042亿元 [5] - 成都影视城“拍在成都”实景片场投入运营,提供一站式服务,集多类影视业务于一体 [5] - 实景片场通过“影视+文旅”模式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完善配套建设助力“西部影视时尚之都”建设 [6] 政企共舞 - 政企协同让微短剧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新引擎 [7] -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中多部微短剧带动文旅发展,如《家里家外》《三星堆里有个村》等 [8] - “四川造”微短剧成为国际传播载体,《逃出大英博物馆》《家里家外》译制版受海外关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