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况 - 连云港市蓝莓种植面积近3万亩,赣榆区黑林镇为核心产区,带动周边乡镇发展[3][4] - 2020年全国蓝莓栽培面积99.62万亩,总产量34.72万吨,2024年增至143.82万亩和78万吨,江苏位列全国前八,连云港居省内首位[7] - 蓝莓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面临价格下行压力,地头批发价同比下跌40%[1][4][6] 种植技术 - 采用基质盆栽模式,暖棚种植密度达600棵/亩,挂果周期缩短至1年,亩产3000-6000斤,为传统种植的两倍以上[6] - 引入数智温控系统,果径提升至20-28毫米,最大达30毫米,"蓝美人"品种因口感与营养受市场青睐[3] - 水肥一体化设施及滴灌技术应用广泛,高标准温室大棚实现全年可控环境种植[9] 价格动态 - 3月批发价:果径15毫米27元/斤,18毫米37元/斤,20毫米43元/斤,同比均降40%,春节前18毫米品种曾达105元/斤[6] - 价格下行主因:种植面积扩大、技术提升导致成熟期提前、亩产量倍增[6] - 龙头企业因全产业链模式抗风险能力强,精深加工产品价格保持稳定[10] 产业链延伸 - 黑林镇"莓"好共富产业园建成65个高标准大棚,35个已运营,结合采摘体验与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带动周边收入超100万元[3][9] - 沃田集团年处理蓝莓冻果2万吨,采用超声波逆流萃取技术生产花青素,开发果干等精深加工产品[10] - 农旅融合项目依托抗日山景区和石梁河水库客流,形成"种植+加工+旅游"三产联动模式[3][9] 转型方向 - 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推动优质优价,科技赋能提升附加值[9][11] - 强化品牌建设与全产业链运营,通过种苗繁育、鲜果种植、深加工研发增强竞争力[10] - 政府主导"镇、企、村联动"模式,延伸供应链并优化价值链[9][10]
连云港赣榆:从“规模扩张”到“品质革命” “甜蜜产业”破解成长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