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规范涉企检查,读懂“21条”里的干货
大众日报·2025-04-10 09:20

文章核心观点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旨在细化落实国家政策,构建法治化、透明化监管体系,减少对企业干扰,增强市场信心,通过清单管理、基层经验推广、分级分类监管等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政府效能与企业信心“双提升” [2][17] 分组1:文件出台背景与变化 - 山东此次规范涉企检查是对国家政策细化落实,旨在构建法治化、透明化监管体系,减少对企业干扰,增强市场信心 [2] - 与此前举措相比,新规聚焦行政检查“小切口”,注重制度化、系统化推进和信息化支撑,形成工作闭环 [3] - 行政检查实施主体角色由“管理者”向“服务者”加速转变,站在市场主体角度思考问题 [4] 分组2:清单管理制度 - 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管理制度,省级层面首次推行“一张表单”制度 [5] - 清单具有透明和公开的好处,让企业“明明白白”“稳稳当当”,执法更高效,行政行为更透明公开,且是动态治理过程 [6][7][8] - 全面推行企业“一业一册”行政指导清单,帮助企业规避违法风险,已有成功案例验证效果 [8][9] 分组3:基层经验上升为全省规则 - 2023年开始在8市和4个县(区)推行涉企执法阳光监督改革试点,试点地区进企检查次数平均减少30%以上,累计免除企业提交证照材料7亿余次 [10] - 东营“政企行”阳光执法监督平台、烟台“涉企联合检查平台”等基层经验被纳入《意见》,山东加快建设全省涉企行政检查“一张网”和平台 [11] - 推进检查标准和结果互认共享,健全全流程规范机制,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科学制定计划,探索“非现场监管” [12] - 深化分级分类监管改革,对风险不同的企业差异化监管,符合法定要求的“不罚”,以教育指导代替机械处罚 [13][14] 分组4:企业参与治理 - 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建立省市县三级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广泛收集问题和建议 [16] - 让企业从被检查对象变为治理参与者,通过制度重构等实现政府效能与企业信心“双提升”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