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
央视网·2025-04-11 15:45
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机遇 - 创新呈现方式: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沉浸式历史场景,将静态教案转变为融合文字、影像、声效的复合资源包,增强理论知识的可接受性 [1] - 精准定制策略:通过学习行为分析生成学生认知图谱,自动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包括重点强化模块、拓展阅读资料和分层训练题库 [1] - 拓宽教学边界:云端资源共享平台整合跨地域优质课程资源,区块链技术保障知识产权确权,智能终端设备延伸教育场域 [2] 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 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困境:教育机构、技术企业、科研团队在价值取向与运行逻辑上存在差异,跨领域人才匮乏导致技术应用易出现价值导向偏差 [2] - 智能产品开发应用困境:算法模型训练数据多源于通用语料库,难以准确捕捉思政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与理论性,导致生成内容易出现价值稀释 [3] - 智能社会风险应对困境:算法推荐机制可能导致价值认知窄化,自然语言生成技术缺乏严格价值审核机制可能传播错误观念 [3] 高校思政教育的突破路径 - 培育新主体:教师需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数字素养,培育既深谙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能理解算法运行机理的复合型师资力量 [4] - 拓展新渠道:智能诊断系统生成千人千面教学方案,虚拟教研室实现跨校协同,AR技术创设虚实融合教学场景 [4] - 搭建新平台:资源聚合平台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优质思政教育资源可信共享,产学研协同平台推动高校理论研究优势与技术企业开发能力互补 [5] - 探索新机制:建立算法审计机制确保智能教学系统决策逻辑与教育目标契合,升级风险预警机制实时监测异常数据波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