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黑洞研究是科学热点,其形成和演化是天文学重大课题,人类研究黑洞不仅能解开宇宙谜题,还与生活密切相关,目前在不同类型黑洞的发现和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诸多未解之谜 [8][9][10] 黑洞研究背景与意义 - 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证据”入选 [8] - 2019年事件视界望远镜发布首次给星系M87中心黑洞拍的照片,2016年、2020年黑洞研究两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9] - 黑洞研究与生活密切相关,WiFi技术最初为传输黑洞数据,引力波探测激光干涉技术用于地震预警等 [10] 黑洞分类与形成演化 - 天文学家按质量将黑洞分为恒星级、超大质量和中等质量三种类型 [10] - 恒星级黑洞由高于3倍太阳质量的恒星核心在生命末期坍缩形成 [12] - 中等质量黑洞起源说法不一,可能来自恒星级黑洞并合等 [14] - 超大质量黑洞可能以中等质量黑洞为“种子”,通过并合或吸积气体增长 [15] 不同类型黑洞研究进展 恒星级黑洞 - 银河系按理论有千万例黑洞,但仅确认不到50例,存在“黑洞质量间隙” [12] - 天文学家发展多种方法搜寻黑洞,2024年盖亚望远镜发现银河系最大恒星级黑洞GaiaBH3,我国发现小黑洞G3425 [13] 中等质量黑洞 - 2025年我国天文学家通过轨道回溯发现超高速星证明中等质量黑洞存在,2018年用潮汐瓦解恒星法证认一例 [14] - 2019年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等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并合事件 [14] 超大质量黑洞 - 2015年我国发现中心黑洞质量约120亿倍太阳质量的超亮类星体,2024年韦布望远镜确认星系GN - z11中存在活跃超大质量黑洞 [16] - 2023年我国天文学家利用天眼望远镜发现具有纳赫兹引力波特征的信号 [16] 黑洞研究未解之谜 - 超大质量黑洞在宇宙早期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的原因是重大未解之谜 [16]
黑洞是如何“长”大的(瞰前沿)
人民日报·2025-04-12 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