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网络威胁和确保系统高可用性?南京这场“网络弹性”会议给出答案
6G网络弹性技术发展 - 6G网络弹性是确保复杂环境下持续可靠运行的关键内在质量属性,需应对故意攻击、意外事件或自然灾害的破坏[1] - 欧美已在系统工程、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领域引入弹性概念,强调高可用性和可靠性[1]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提出超融合网络架构基础设施,支持生成式网络模态动态加载,解决网络安全、功能安全和数据安全三重问题[2] 6G安全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6G存在空天地一体、人机物网一体等核心难题,需验证愿景可行性并实现弹性网络[2] - 中国信通院卢丹强调设备安全是移动通信网基础,建议启动6G内生安全及终端安全关键技术攻关[4] - 中国电信基于"主动免疫、健壮可信、自适弹性"理念构建智能+内生安全体系架构[4] AI与6G安全融合 - 大语言模型在6G安全中展现潜力,需推动从被动防御向主动演进转型,但面临鲁棒性和模型隐私挑战[5] - 中国移动以"至简高效"原则设计6G安全架构,通过网元内置安全能力等三维度构建防护体系[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曹进提出AI融合可增强网络韧性,需突破模型可追溯性及生成式AI集成等挑战[5] 行业合作与未来布局 - 中国联通徐雷提出提升网络韧性和容灾能力,促成弹性内生安全共识,系统化布局安全新技术[5] - 圆桌论坛探讨安全、网络弹性、AI话题,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6G科技成果转化[6] - 会议为6G网络弹性和内生安全研究提供技术方向,贡献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方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