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前形势下“出口转内销”如何转?怎么销?专家解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4-13 06:36

文章核心观点 美国滥施关税搅乱全球经济秩序,相关部门、协会和企业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这是应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主动布局,能激活内需潜力、优化资源配置、最大化政策乘数效应,虽外贸企业转内销面临挑战,但有相应解决方案 [1][4][6] 推动内外贸联动拓展内销市场 - 拓展国内市场、促进内外贸联动发展、做好出口商品转内销工作是当务之急 [2] - 批发零售企业为外贸企业提供展示和销售平台,餐饮、酒店等行业企业拓宽外贸产品内销渠道,鼓励企业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促销活动 [2] - 京东未来一年将大规模采购出口转内销商品,构建自营体系,开展招商对接,安排采销队伍,开设专区,提供培训和资源支持 [3] 应对经济格局变化主动布局激活内需潜力 - 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8万亿人民币,是对美国出口额10多倍,国内市场是外贸企业坚强后盾 [4] - 商务部频繁发声,将持续举办“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搭建拓内销平台 [4] 企业助力外贸企业拓内销举措 - 盒马开放24小时绿色入驻通道,匹配物流供应链,联合开发自有品牌商品 [5] - 十多家电商平台推出八方面举措,各地已提供约1200家有内销需求企业名单 [5] - 永辉超市等企业为外贸企业开通“内销”直通车,永辉超市有两种合作方式,还会深度合作开发产品 [5][6] 拓宽外贸转内销渠道的现实意义 - 是应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主动布局,通过供给侧改革激活内需潜力 [6] -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消费和收入增长,稳定就业市场 [6] - 最大化政策乘数效应,契合产业链去风险战略目标,或引发消费市场品质革命 [7] 商务部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举措 - 提出促进内外贸渠道、品牌、产销、标准对接的“四个对接” [8] - 各地积极行动帮扶,如安徽举办电商平台招商会等 [8] 外贸企业拓展内销问题及解决方案 - 面临市场认知不足、销售渠道不畅、品牌建设滞后、价格体系等问题 [9] - 解决方案包括加强市场调研和消费者洞察、拓展销售渠道、标准衔接与认证、打造政产学研用共同体生态协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