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进展 - 广东电力市场实现从"价差传导"向"顺价联动"、从"只降不升"向"能升能降"、从现货"间断运行"向"连续运行"等根本性突破 [1] - 市场化交易电量由2016年的4396亿千瓦时增长至2024年的6176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由8%提升至68% [1] - 经营主体数量由2016年的007万家增加至2025年3月底的79万家,增长近112倍 [3] 市场参与主体 - 发电侧实现省内煤机、气机、核电及220千伏及以上新能源等各类电源全面进入市场,装机容量达164亿千瓦,占全省装机容量的735% [2] - 独立储能和抽水蓄能等新兴主体试点进入市场交易 [2] - 年用电量500万千瓦时及以上的10千伏及以上用户已全部进入市场参与交易 [2] - 售电侧共有341家售电公司参与市场交易 [2] 交易机制与价格 - 构建"批发+零售""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体系 [4] - 20162025年全年直接交易电量达24万亿千瓦时,其中九成由中长期交易覆盖 [4] - 现货市场价格在005118元/千瓦时之间波动 [4] - 2024年度中长期交易价格为0449元/千瓦时,2025年度降至0392元/千瓦时 [4] - 2024年为工商业用户降低用电成本约355亿元 [4] 市场成效 - 2021年11月现货连续运行以来全省未发生错峰用电,发电机组非计划减出力容量长期保持在15%以内 [5] - 新能源交易电量超30亿千瓦时,消纳率达997% [5] - 2024年绿电交易电量6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70% [5] 未来发展 - 将建立健全源网荷储充市场交易机制,推动分布式光伏、虚拟电厂、充电桩等进入市场 [6] - 重点解决海量代购用户入市难题,持续扩大市场规模 [6] - 推进代购优购用户分时参与偏差结算,健全容量补偿机制 [6]
广东电改10年成绩单:从“只降不升”到“能升能降”
中国电力报·2025-04-16 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