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经营主体助力电力转型 ——广东虚拟电厂样板和江苏绿电直供样板分析
中国电力报·2025-04-17 10:59

文章核心观点 国家能源局发布《指导意见》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广东和江苏因经济体量大、用电量高且面临能源转型压力,在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方面有先行必要性和探索空间,广东可打造虚拟电厂市场化建设“广东样板”,江苏能提供绿电直供“江苏样板” [1] 政策背景 - 2024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指导意见》,落实能源法要求,强调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电力安全供应,还提出鼓励虚拟电厂和微电网模式等 [1] 广东情况 政策推动 - 2024年11月广东省能源局等联合印发方案,允许虚拟电厂参与多市场交易,有望成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样板 [2] 资源禀赋 - 广东是能源消费大省,本地资源禀赋弱,核电、抽蓄和气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水能基本开发完,风电、光伏未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利用不充分 [2] 经济发展 - 广东GDP总量常年全国第一,服务业发达,营商环境好,终端用户电价承受力高,经济韧性强,市场体系成熟,需求侧新兴主体多样,电力交易需求增长 [3] 电力系统建设 - 2019 - 2024年广东新能源装机占比从6%增至26%,最大电力负荷从1.12亿千瓦增至1.57亿千瓦,电力系统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增加,分布式光伏等改变负荷分布,电网新能源消纳压力加大 [3] 电力市场建设 - 广东电力市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现货市场突出,但需求响应交易发展不理想,2023年和2024年均未开展 [3] 发展建议 - 广东应继续探索,率先实现虚拟电厂常态化运行,参与需求响应要关注补贴资金可持续性和利益分配合理性,参与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要挖掘局部和配网价格信号 [4] 江苏情况 政策推动 - 2025年2月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启动绿电直连供电试点,新模式可降低企业绿电成本等,支撑全省电力转型 [5] 资源禀赋 - 江苏地形平坦但可利用土地少,人口密度大,光伏发电发展受限,海上风能资源丰富但深远海风电面临技术和投资挑战 [5] 经济社会发展 - 江苏省GDP总量常年全国第二,经济发展均衡,园区是产业发展重要载体和外向型企业集聚地,绿电需求大,园区零碳化发展势在必行 [5] 电力系统运行 - 江苏新能源发电与负荷消纳逆向分布,电源侧调峰资源有限,辅助服务市场机制不完善,新能源消纳压力大 [6] 发展成果 - 2024年底江苏实施“三进工程”,2025年初启动绿电直连供电试点,2024年累计成交绿电1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 [6] 发展建议 - 江苏应推广绿电直供试点,推动园区零碳化,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园区试点规划建设,统筹海上风电开发和输电通道建设,加强与电网沟通,理顺利益分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