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浙江2024年电力市场:完成年度外购电目标的107%
中国电力报·2025-04-17 10:59

文章核心观点 浙江电力市场自2015年电改以来稳步推进,形成特色服务型市场,2024年“绿保稳”成效显著,未来将持续发力健全服务型电力市场体系并力争现货市场正式运行 [1][6] 浙江电力市场发展历程 - 2017年9月争取到全国第一批电力现货交易试点并印发配套专项方案 [2] - 2019年9月浙江电力现货市场第一次(周)结算试运行完成,同年放开售电市场交易 [2] - 2021年配合完成全国首场绿电交易,正式放开除居民农业及保障性发电外的发用两侧电量入市并开展首次代理购电工作 [2] - 2024年重启现货市场交易,5月进入长周期结算试运行,11月印发“1 + 7”浙江电力市场规则体系,2025年1月转入双边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 [3] 2024年浙江电力市场现状 - 注册用户超13.7万家居国家电网公司系统首位,发电侧市场化电量5259.56亿千瓦时,覆盖率达87.56%,用电侧市场化电量3388.44亿千瓦时,覆盖全体工商业用电量的74.13% [3] - 全社会用电量6779.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9%,最大日外来受电量达4594万千瓦时,占最高日用电量的37.2% [4] - 新能源装机累计超5000万千瓦,装机占比达35%,累计上网电量310.74亿千瓦时 [4] 2024年浙江电力市场“绿保稳”成效 绿色发展 - 发布绿电绿证市场化交易工作细则,全年组织绿电交易32场,成交电量112.99亿千瓦时 [4] - 首创分布式绿电聚合交易,全省分布式新能源成交绿电电量23亿千瓦时,占国网经营区分布式绿电交易总成交量90%以上 [4] - 试点提供绿电消费核算服务,出具企业核算清单271份 [4] 电力保供 - 跨区跨省电力市场和省内电力市场协调运作确保电力供应和资源优化配置 [5] - 零售市场逐步成熟,基于“e - 交易”移动终端建设电商式零售平台,推动政府实行网格化工作机制 [5] 市场稳价 - 中长期市场年度电量占比高,电价区间可控,2024年年度零售交易用户平均价格下降约1.5分/千瓦时 [5] 未来发展方向 市场体系建设 - 依托数字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建设、业态模式创新、服务质效提升”三维发力,健全服务型电力市场体系 [6] 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 构建全场景交易仿真系统,通过百万级数据模拟推演,为市场规则优化和市场风险防控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6]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开展“三自一协同”创新实践,打造市场运行新范式,推进海宁新型电力系统市场机制试验示范工作 [6] 经营主体服务能级提升 - 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推进“无感交易”理念,打造“阳光服务”品牌,深化交易平台功能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场景应用 [6] 现货市场运行 - 现货市场已连续结算试运行近一年,力争今年6月顺利转入正式运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