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方案核心观点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系统部署煤电转型升级,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2] - 方案前瞻性谋划煤电战略布局,在"三改联动"基础上深化拓展,提升煤电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水平[3] - 方案构建了覆盖现役、新建和示范机组的煤电技术指标体系,标准严于现行要求,彰显前瞻性战略导向[4] - 新一代煤电升级将成为我国煤电转型发展核心战略,推进时序需统筹考量系统需求、技术成熟度等多维度因素[9] 煤电发展方向 - 煤电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发挥基础性电源作用,装机容量与发电总量占主体地位[3] - 2024年新能源装机占比首度超过煤电与气电总和,"十五五"末预期突破火电规模的1.5倍[3] - 新型电源架构下,负荷需求与新能源发电的双随机波动特性对系统调节容量、响应速度与调节精度提出更严格要求[3] - 煤电行业亟需破解碳排放约束与碳中和目标适配的结构性难题[3] 煤电技术指标体系 - 方案聚焦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4] - 高效调节方面确立6项指标要求,其中低负荷煤耗攀升幅度等4项指标属行业政策首次明确提出[4] - 现役、新建和示范机组在纯凝工况下30%负荷时的煤耗相比额定负荷煤耗的增幅分别不高于25%、20%、15%[5] - 当前现役煤电机组30%负荷相比额定负荷的供电煤耗增幅一般处于25%~35%区间[5] - 负荷变化速率对高/低负荷区实施分区要求,并针对煤质特性等提出差异化要求[5] 清洁降碳要求 - 方案系统性明确碳减排差异化实施标准,未强制要求所有机组实施低碳化改造或建设[7] - 示范项目采用碳减排措施后,度电碳排放强度需较2024年同类型机组降低10%~20%[7] - 鼓励示范项目实现更显著碳减排效果[7] 安全可靠指标 - 设置保供期申报出力达标率、保供期非计划停运次数2项安全可靠评价指标[8] - 非计划停运次数指标采用机组在1个大修周期内的统计平均值[8] - 非计划停运次数指标不适用于CFB、W火焰炉、风扇磨机组[8] 智能运行指标 - 提出智能控制、智能运维、智能决策3项专项指标[8] - 智能控制指标要求强化负荷调节自动化性能,提升运行精准性和安全性[8] - 智能运维指标强调提升机组运行智能化水平,强化运行安全监测等能力[8] - 智能决策指标强调采用智能化手段提升机组在市场化运行中的科学决策能力[8] 煤电升级进程把控 - 各省因地制宜制定煤电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自主把握本地区升级节奏[9] - 对现役机组采取鼓励性政策导向,不作强制性要求[10] - 新建机组鼓励达到新指标要求[10] - 示范机组明确要求应达到更加领先的示范性技术指标[10] 产业协同创新 - 发电企业需积极推进现役机组改造升级、新建机组性能提升与新一代煤电工程示范[11] - 装备制造企业需强化重大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定向突破技术瓶颈[11] - 高校及科研机构需加强新一代煤电技术基础性研究,深化深度调峰能力提升等技术研究[11] 政策保障体系 - 通过"两新"、REITs等方式对煤电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12] - 在国家煤电总量控制框架内对新一代煤电示范工程所需建设规模予以优先安排[12] - 支持煤电与新能源实施联营,鼓励联营新能源项目优先并网[12] - 鼓励完善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煤电容量电价机制[12]
政策解读丨推进新一代煤电转型升级 助力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
中国电力报·2025-04-18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