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核心观点 - 可控核聚变是能改变人类社会的全新能源,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从“实验室科学”迈向“工程化验证”阶段 [1][26] - 2024年全球核聚变投资达71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9亿美元 [1][5] -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日益重要,2024年全球公共资金对私营聚变公司的投资额增至4.26亿美元,2023年为2.71亿美元 [1][5]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核聚变产业公司数量为45家,较2023年增加2家,2023年公司数量为43家,较2022年增加13家 [1][7] - 中国计划在21世纪20年代开工建设聚变工程试验堆,21世纪30年代建成DEMO型反应堆 [9] - 2023年中国可控核聚变招投标规模为3.43亿元,2024年大幅上涨至29.28亿元,截至2025年3月15日为0.81亿元 [11]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包括金属钨、铜等有色金属、特种钢材、特种气体(氘、氚)、超导材料(Nb3Sn、ReBCO)等原材料 [13] - 2023年中国精炼铜产量为1298.8万吨,同比增长17.4%,2024年产量约为1364.4万吨,同比增长4.1% [15] - 产业链下游应用于核电站运营等领域,2024年中国核电工程投资完成1215.53亿元,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4451.75亿千瓦时,比2023年增长2.72% [17] 行业竞争格局 - 关键组件供应链逐步形成,一批具备核心技术壁垒或项目经验的企业成为产业链中坚力量,包括西部超导、安泰科技、东方精工、国光电气、上海电气、中国核工业集团、爱科赛博等 [19][20] - 中核集团是国内可控核聚变工程建设主要主体,2025年3月其“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双亿度”里程碑,综合参数跃居全球前三 [20][22] - 西部超导202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64亿元,2024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7亿元 [24] 行业政策与资本动态 - 2025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将核聚变纳入“未来产业十大工程”,计划2030年前投入超3000亿元 [11] - 2025年3月中国核电、浙能电力分别公告拟投资10亿元、7.5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 [11] - 2025年1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EAST装置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等离子体运行,创造新世界纪录 [11]
2025年中国可控核聚变行业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重点企业分析及全景研判:产业推动叠加资本加码,可控核聚变产业化不断升级[图]
产业信息网·2025-04-21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