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 10年来推进686项制度创新举措 多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成为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探索平台[1][4] - 自贸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 包括离岸贸易"天津模式"、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保税维修扩展等 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并拓展业务范围[2][4][6] - 自贸试验区吸引全球产业要素集聚 包括GE医疗增资5亿元建设东半球总部、庞巴迪等10多家企业开展保税维修、飞机租赁业务规模全球第二[5][9][10] - 金融创新和人才政策成效显著 FT账户结算量超1.15万亿元 外籍人才永久居留流程优化 2024年以全市1%土地贡献38%进出口额和40%实际使用外资[12][14] 制度创新举措 - 实施686项制度创新举措 通过多方"现场办公会"形式推出离岸贸易"天津模式" 实现资金流与物流分离[4] - 建立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和"出境负面清单" 帮助云遥宇航公司降低数据出境经济和时间成本[4] - 允许综保区外开展高端医疗器械全球保税维修 推动GE医疗探索设备绿色升级路径[6] - 保税维修从综保区扩展到自贸区外 产品从飞机拓展至船舶、运输装备等10多个品类[7][9][10] 产业与企业发展 - GE医疗天津磁共振基地成为东半球总部 全球50%磁共振产品产自该基地 计划新增投资5亿元[5] - 庞巴迪作为首个保税维修项目落户 天津海特等10余家企业开展保税维修业务[9][10] - 融资租赁领域推出出口退税、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等政策 飞机租赁业务规模居全球第二[10] - 狮桥集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为司机提供融资购车服务[14] 开放政策成效 - 成为继海南、上海后第三个开展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应用的地区 推动5款药品获批 降低患者用药成本[11][12] - 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流程优化 天津茱莉亚学院85%外籍教师通过便利政策获得永久居留身份[12] - FT账户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结算 累计结算量超1.15万亿元[14] - 2024年以全市1%土地贡献38%进出口额和40%实际使用外资[14]
从“试验田”到“新引擎”——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探路制度型开放10年观察
新华社·2025-04-21 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