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聚焦丨查改治贯通守好集体家底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5-04-23 08:06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措施 - 构建"信、访、网、电"举报体系并设立244名村(社区)廉情监督员 实行"码上监督" 建立问题线索台账 [1] - 整合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等多方力量 加强农业农村、财政、公安、司法等部门协作 形成整体监督网络 [1] - 紧盯职能部门责任人、村(社区)"一把手"等重点人员 严查贪占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套取等行为 聚焦招投标、工程建设、经济合同等重点环节 [1] 监督机制创新 - 健全风腐同查同治机制 压实村级组织主体责任、属地责任、监管责任和监督责任"四方责任" 实行"纪巡审财"联合作战 [2] - 推进"互联网+监督"数字科技监管平台 动态监控资金、资产、资源变动数据 实现管理过程全透明和线上线下统一监管 [2] - 完善权力公开机制 要求村级党务、村务、财务详细公示 加强大额资金使用和工程招投标管控 推行阳光行权制度 [2] 教育促改措施 - 开展同级同类警示教育 通过典型案例专题片、忏悔材料、旁听庭审等多形式 覆盖涉农部门、镇街及村社区干部 [3] - 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纳入党校培训 针对不同职位干部开展集体与个别谈心谈话 强化权责意识教育 [3] - 推动以案促改促治 针对制度薄弱点、风险点和监管空白点 帮助提升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实现保值增值和农民增收 [3][4] 惠民成效案例 - 鸣玉镇中心社区发展"三产融合"旅游综合体 建立保底分红、净收益分红、财政补助等5种增收渠道 [4] - 通过综合治理措施 农民平均年户收入增加4000余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