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卫健委在湖北宜昌召开新闻发布会 推广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的三明经验 [1] - 湖北省通过优化机制、因地制宜等举措 使90%的患者留在县域就诊 [1] - 未来将支持部分城市在关键领域先行先试 并鼓励各地市进行自主创新和集成应用 [2] 改革机制与政策协同 - 湖北省委将医改重点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范畴 并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 [1] - 各市县全部落实一位政府领导管"三医" 宜昌、十堰、襄阳由常委牵头抓医改工作 [1] - 建立"一委四局"协作机制 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协同推进人事编制、医疗价格、薪酬制度、医保支付等改革 [1] 具体举措与资金投入 - 省级筹集1.5亿元资金 由36家三级医院重点帮扶70家县级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能力水平 [1] - 支持各地紧扣儿科、精神等薄弱专科 联动编制、薪酬、职称等改革补短板 [1] - 宜昌市投入18.4亿元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 集成多部门信息并联通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数据 [2] - 十堰市建立医疗卫生人才编制"周转池" 一次性核增公立医院编制315个 [3] 医疗服务与价格改革 - 聚焦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8种慢性病 构建防、筛、诊、治、康、管全链条服务体系 [2] - 十堰市利用药品耗材集中采购腾出空间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3479项 [3] - 十堰市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5.4% 医务人员薪酬中固定收入占比达到45% [3] 数字技术应用与基层能力建设 - 引入人工智能 推广智能辅助诊断 数智赋能医疗卫生体系 [1] - 初步建成城市10分钟急救圈、农村30分钟医疗圈 提高群众就医可及性 [2] - 宜昌市将数字医疗纳入智慧城市、数字宜昌建设 实现"一屏知家底、一网全监测、一键达基层" [2]
湖北三方面推动三明医改经验落地见成效 国家卫健委宣介
中国经济网·2025-04-24 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