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关税下的“危”与“机”:水产业破局之路如何走?
南方农村报·2025-04-26 12:34

文章核心观点 美国轮番加征关税使中国水产品出口市场信心受挫,产业链端面临挑战,但行业曾有应对贸易问题的成功经验,且当前也存在布局新兴市场、多元化进口、技术升级和出海模式升级等机遇 [8][9][40][64] 挑战:产业链端的生死博弈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近70%产量面向国外市场,美国约占25%,是最大单一出口市场,目前税率下已无向美出口可能,是关税战中损伤最大的水产行业 [12][13][14] - 关税影响到上游养殖户,湛江罗非鱼养殖大户每卖出一吨鱼亏损近2000元,广东、海南等地加工企业紧急调价,部分规格周环比跌幅达1.0元/公斤 [16][17][20] - 对虾行业受关税影响,订单减少,部分养虾老板面临虾卖不掉的情况,可能降价处理或转内销 [22][23] - 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6.8万吨鱼粉和5239公斤南美白虾种虾分别承担36%和34%的新增关税,全球海产品关税新政使中国对美出口的罗非鱼、梭子蟹等综合税率飙升至79%,中国水产品在美市场竞争力被瓦解 [25][26][27] - “关税传导效应”形成恶性循环,美国消费者面临涨价压力,中国养殖户承受压价痛苦,中间加工企业陷入两难境地,汕头一家水产企业因高关税及不确定性,客户不下单,已有订单暂停发运 [29][30][33] - 美国新禁令限制俄产海产品进入,连带影响在中国加工的相关产品,中国水产品加工对美出口面临挑战,截至2025年2月,中国对美国的海鲜出口下降至2050万美元,比1月下降5.4倍 [35][36][37] 历史:亚洲唯一输美对虾“零税率” - 2004年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等6个国家的冷冻和罐装暖水虾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国联水产作为被强制调查对象,最终成功赢得官司,成为全球输美对虾企业中仅有两家“零税率”企业之一,亚洲仅此一家 [46][47][48] - 国联水产胜诉原因包括未雨绸缪的战略意识,提前两年布局,投入超千万元诉讼费用;企业运作与国际惯例接轨,建立完善财会体系;积极应对,投入巨大财力人力,搬出“联合国”律师团 [51][53][58] - 国联水产胜诉后加速开拓欧盟、中东等多元市场,降低对美依赖,面对新一轮关税战,启动“出口转内销”计划,联合电商平台清库存,通过RCEP拓展东南亚市场,形成“国内大循环+国际多元化”双轨模式 [61][62][63] 机遇:关税博弈下的战略突围 - 随着RCEP、一带一路等政策带动,布局新兴国际市场是出路,2024年日本是中国水产品最大出口市场,贸易额32.8亿美元,占比16.8%,美国紧随其后,贸易额21.4亿美元,占比11%,韩国及东南亚市场整体合计占比超20%,墨西哥、科特迪瓦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 [65][66][68] - 自2018年起,中国罗非鱼对RCEP成员国平均出口单高于美国,增加对RCEP成员国的罗非鱼出口有助于减少对美国市场依赖,降低出口风险 [71][72][73] - 多元化进口趋势明显,2025年一季度中国进口大豆几乎全部采购自巴西,粤海饲料大豆进口已形成多元化格局 [78][79][81] - 关税战催生相关蛋白研发技术,诚一水产突破低蛋白日粮技术,牧原股份建立饲料原料营养参数数据库,发酵菜籽粕等豆粕植物蛋白替代技术投入应用,降低对豆粕依赖 [82][83][85] - 企业出海模式不断升级,2024年五粒星以“拼单”形式入驻新西兰共享工厂,避免“贸易战”,董事长认为主动拥抱全球化布局、深耕技术创新的企业会活得更好 [86][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