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深圳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企业“十八般武艺”秀肌肉,产业格局“硬强软不弱”
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 - 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为2012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新增机器人企业14534家,同比增长39.64% [5] - 深圳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拥有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等上游核心零部件厂商,非工业机器人领域拥有激光雷达、芯片、舵机等核心零部件制造商 [1] - 人形机器人硬件60%至70%由深圳及周边城市产业链企业提供 [1] 行业展会与企业动态 - 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展出180余家产业链企业,包括优必选、越疆、乐聚机器人等整机厂商及兆威机电、速腾聚创等上下游企业 [2] - 优必选"天工行者"人形机器人意向订单量达100台,售价低于30万元,拥有20个自由度,移动速度10km/h [3] - 腾讯"小五"机器人采用轮足复合式设计,集成五指灵巧手和感知系统,面向养老场景 [3] 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 - 领益智造推出自研工业机器人系列,含减速器和控制器,已进入北美人形机器人核心供应链 [4] - 戴盟机器人发布"视触觉传感器",可高分辨率捕捉三维力分布,应用于灵巧手精准操作 [5] - 逐际动力研发"多形态双足机器人",适配三种足端形态,适用于全地形移动和安防巡检 [6] 产业链协同与生态优势 - 深圳形成完整机器人生态链,从触觉传感器、激光雷达到机械臂、灵巧手均可快速匹配优质供应商 [7] - 《白皮书》指出深圳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完备,非工业机器人领域产品种类丰富,呈现"硬强软不弱"格局 [7] - 奥比中光双目3D相机G330系列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睿尔曼智能开发仿人协作机械臂并集成力觉反馈系统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