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儿童”带来的未保难题如何解?先从家庭开始“画”个圆
新京报·2025-04-27 18:54
网红儿童现象分析 - 互联网时代降低了儿童成名的门槛,商业机构推波助澜借助儿童名气换取利益 [2] - 未成年人网民规模接近2亿,每个未成年人几乎都有机会接触网络 [6] - 数字平台给网红儿童带来价值实现机会和家庭财富增长机会,但也存在过度商业化风险 [1][3]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平台对界定网红儿童账号存在困难,缺乏统一粉丝量标准 [5] - 网红儿童产业是一种"啃小"现象,儿童成为高附加值流量资产 [2] - 内容生产成本低且儿童易吸引流量,导致产业快速发展 [2] 商业化影响 - 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亲子关系变质,孩子成为数字劳工 [3] - 高强度拍摄危害儿童身体,网络暴力导致心理扭曲 [3] - 儿童面临信息泄露风险和教育中断问题 [3] - 视频脚本化导致儿童成为"演员",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4] 平台措施 - 抖音未成年人模式开启时间锁,14岁以下用户强制进入且无法自行退出 [8] - 探索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三方联动形式,家长可统一设置 [9] - 平台可生产教育短视频专辑、监控诱导性标签、建立MCN黑名单共享机制 [8] 治理建议 - 专家建议分年龄段治理:禁止0-8岁儿童参与营销内容,8-12岁设置同意权 [9] - 应沿现有规定细化管理规范,行业组织可先行探索 [9] - 网络账号可拍摄儿童内容但禁止利用儿童引流卖货 [5] - 需构建家庭、学校、平台、社会共同参与的儿童权益保护同心圆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