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终结数百年产业转移史,这是人工智能的一场“大考”
观察者网·2025-04-28 09:19
全球产业转移历史 - 全球生产中心转移与海权变动密切相关,东亚曾是全球产业核心,宋元明时期尤为突出 [2] - 欧洲通过大航海时代建立新贸易生产中心,先后由葡萄牙、荷兰、英国主导,19世纪末转移到美国东海岸,二战前转移到西海岸 [2] - 二战后生产中心向日本转移,后扩散至亚洲四小龙,1992年后中国吸引产业中心至长三角和珠三角 [3]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 - 人工智能可能终结因要素价格上涨导致的产业转移历史,中国通过"黑灯工厂"等自动化技术减少对人工依赖 [4] - 2012年起部分制造业向越南、印度转移,主要由苹果、亚马逊等跨国产业链及台资、韩资推动 [4] -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可打破"升级+转移"模式,维持中国制造业核心地位 [5] 人工智能与意识形态竞争 - 语言大模型底层是价值观,图形大模型底层是审美,视频大模型底层是叙事和话语权 [9][11] - 掌控大模型主导权等于掌握全球意识形态主导权,中美竞争涉及政治意识形态主导权 [12] - TikTok算法独立性打破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特朗普借助其对抗民主党叙事 [13] 人工智能与国家治理 - 大数据与AI可简化反腐流程,通过实名制数据筛选高风险人员 [13] - 政务大模型推动政府治理扁平化,加速领导意图贯彻基层 [14] 科技意识形态分野 - 美国"右翼加速主义"以精英为中心,主张通过AI和脑机接口创造"超人"统治阶层 [17] - 中国"中左翼加速主义"强调科技向善、资本兼顾伦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科技 [18][19] - 全球三大意识形态竞争:衰落的新自由主义、右翼加速主义、中国民本主义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