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明星出游引发观鸟行为破圈,国内观鸟人群日益庞大且以中青年为主,观鸟者入坑原因多样,部分地区观鸟活动火热,观鸟热彰显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并转化为经济价值 [1][19] 分组1:观鸟人群规模与特点 - 截至2023年末,中国内地有统计的省区市以鸟类观察为主的爱好者约34万人,从2018年到2023年,观鸟人群从14万人增长到34万人,占全国人口比例约为2.42% [1][2] - 中国观鸟爱好者年龄分布主要以中青年为主,与欧美国家老年人占比较高不同 [2] - 2023年度各省级行政区中排名前三的最热地点中有12所高校,大学生成为各地观鸟记录贡献的新主力军 [4] 分组2:观鸟活动发展历程 - 中国公认的观鸟元年是1996年,北京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和“绿家园”开始提倡和组织民间观鸟活动,随后各类观鸟活动迅速发展 [2] - 1938 - 1941年高校老师带专业学生进行科考观鸟活动,积累资料写成《三年来邵武野外鸟类观察报告》,是中国关于鸟类数量统计的第一篇实地考察报告 [5] 分组3:观鸟者入坑原因与参与项目 - 观鸟者入坑理由主要集中在“幼时启蒙”“欣赏鸟类与自然”“社交性强”“成本相对不高”等因素 [6] - 观鸟入门门槛低,除基本设备投入外无其他高额花销,可单独或与亲友出行,还能通过社群交流 [7] - “深水区”观鸟者深度参与鸟类繁殖调查等公民科学项目,如中国繁殖鸟类调查 [9] - 2023年得益于观鸟者探索辨识,有20种以往5年未记录的鸟种被记录到,包括罕见种和迷鸟 [9] 分组4:观鸟热门地区 - 根据《中国鸟类观察年报2023》,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四地是全国观鸟最热地点,上海以2216篇上传记录领跑 [14] - 上海、北京、广东和浙江位于候鸟迁徙关键路线上,经济发达,城市生态空间建设好,野生鸟类多,观鸟消费群体壮大 [15] 分组5:观鸟的经济价值 - 有充足鸟类资源的地方通过组织观鸟季等活动促旅游搞收入,如2023年江西鄱阳国际观鸟季,活动资讯浏览总量超6亿次,带动200余万人次观鸟,预计旅游综合收入超5亿元 [17][18] - 2024年3月深圳出现扁嘴海雀,吸引各地观鸟拍鸟人坐飞机前往 [19]
34万人热衷的“打鸟”到底有多上头
新京报·2025-04-28 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