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飞书”追寻“血与火铸造”的友谊——杜立特行动大救援后人跨洋“寻亲”
新华社·2025-04-29 09:57

杜立特行动历史背景 - 1942年4月18日美国空军中校杜立特率领16架B-25轰炸机首次轰炸日本本土 因联络不畅与油料不足 75名美军飞行员在赣浙等地弃机跳伞 [3] - 中国军民冒死救援 64名飞行员被成功救起并安全转移 创造二战救援奇迹 [1][3] - 杜立特行动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场标志性战役 被载入史册 [1] 中美民间合作与历史研究 - 美国退役陆军中校托马斯·马西亚与江西上饶研究员罗时平通过560多封邮件合作还原历史 [1][5] - 马西亚2018年首次访华 携带父亲珍藏资料踏上江西上饶广丰区"重生故土" [3][4] - 罗时平通过马西亚提供的泛黄名片和照片 找到当年参与救援的村民后代官冬香等关键人物 [7][8] 历史细节与人物故事 - 马西亚父亲作为14号机组领航员 跳伞后获上饶村民救助 村民提供鸡蛋蜂蜜并护送其至乡公所 [4] - 获救飞行员杰克·西姆斯重返密良坳村拍摄照片 记录村民官文清一家救助场景 [7][8] - 日军报复行动导致25万中国平民被杀 部分村民遭受细菌战终身伤病 [8][9] 纪念活动与文化传承 - 2022年江西省举办杜立特行动上饶救援80周年视频会 中美救援者后代"云端"相会 [9] - 马西亚与罗时平合作创作油画还原救援场景 反复修改细节以还原历史真实性 [10] - 纪录片《跨越时空的追忆与寻找》在中美纪念活动中放映 马西亚事迹被搬上银幕 [12] 长期影响与民间交流 - 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每年举办纪念活动 邀请中国救援者后代赴美参观 [13] - 罗时平强调研究目的是向中美青年一代传递"血与火铸造"的友谊精神 [13] - 马西亚持续关注上饶灾情并邮件问候 体现跨洋情感纽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