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要卖,日军要收,带着四库全书逃难,这些书生豁出去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4-29 18:15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书有四大"厄":水、火、兵、虫,其中尤以"兵厄"为害最大,《四库全书》就是"兵厄"的受害者。 这部世界上最大的手抄丛书,全书约8亿字,因为太珍贵,怕出意外,乾隆时期共抄7部,分头藏进南北 7座皇家藏书阁。不想,才到清末,《四库全书》就只剩"三部半"了。这"三部半"在抗战中险象环生, 如今书与阁同在一城的,仅剩文澜阁本。 四库七阁,硕果仅存 1938年2月22日,一辆军车从上海疾驰杭州。车上,是日军"占领地区文化接收委员会"派出的9名"文化 人",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把文澜阁《四库全书》带回日本。 "半部"文澜阁本,坎坷最多,从晚清起,就历经战火、迁徙、补抄,而回溯其最惊心动魄的篇章——抗 日西迁,更是一部由文人志士与普通民众共同书写的"文脉长征"。 1909年拍摄的文澜阁内部,《四库全书》和书橱都在。 今日文澜阁 据史料记载,文澜阁是"四库七阁"中唯一向民众开放的。江南的文人学子可入内阅看,在办理手续后, 还可以把书借出抄录,可谓开世界公共图书馆之先河。 不过,盛世转瞬即逝,鸦片战争距乾隆去世只有41年。1860年,圆明园付之一炬,文源阁书也灰飞烟 灭。"南三阁"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全军覆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