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要卖,日军要收,带着四库全书逃难,这些书生豁出去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4-29 18:15
《四库全书》历史与保护 - 《四库全书》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抄丛书,全书约8亿字,共抄7部,分藏于南北7座皇家藏书阁[1] - 到清末仅存"三部半",抗战后仅文澜阁本与阁同在一城[1] - 文澜阁本是"四库七阁"中唯一向民众开放的,开世界公共图书馆先河[6] 文澜阁本抢救与补抄 - 1861年太平军攻杭,丁丙丁申兄弟从文澜阁废墟抢救出1/4藏书,后组织百余人历时7年补抄[17][18] - 民国时期钱恂借文津阁本补抄8年,张宗祥募资完成最终补抄,形成"百衲本"[19] - 补抄本文澜阁本比原版更完整,保留清代删改内容如岳飞《满江红》原句[20] 抗战西迁历程 - 1937年浙图馆长陈训慈组织装箱228箱(140箱文澜阁本),冒台风经富阳渔山转移[24][25] - 1938年经浙赣湘黔川五省,行程5000公里,途中11箱落水抢救,最终藏贵阳地母洞[30][31][32] - 1944年日军攻黔,转运重庆青木关教育部公馆,配备4名武装警卫[36][37] 战后归属与数字化 - 1946年7月5日完整运回杭州,现存浙图360个樟木箱中[40][45] - 2020年上线"文澜重光"数字项目,高清呈现水渍虫蛀等历史痕迹[46][47] 其他现存版本 - 文渊阁本现存台北故宫,文津阁本为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45] - 文溯阁本现藏兰州仿建藏书楼,曾经历沈阳-黑龙江-甘肃多次转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