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伍戈:推动中国经济“量价齐升”
经济网·2025-04-30 10:21

宏观经济现象 - 当前宏观经济出现"量价背离"现象,实际GDP增速保持在5%左右合理区间,但价格指标如CPI、PPI、GDP平减指数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1] - 在既往增长周期中,实际GDP增速达到预期目标时价格指数会同步回升,企业利润持续改善,当前背离现象较为少见 [1] 量价背离成因 - 许多行业和企业通过"以价换量"策略,即降价换取市场份额实现量增长,但持续价格下行可能削弱市场信心 [4] - 企业选择"逆周期扩产"是因为商品售价仍高于可变成本,即便无法覆盖固定成本仍继续生产,经营目标转为"亏损最小化"而非"利润最大化" [4] - 统计显示部分上市企业产品售价低于总成本但高于可变成本,仍选择生产,印证"亏损生产"现象存在 [4] 国际经验借鉴 - 日本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调整后实际GDP中枢稳定但GDP平减指数持续下行,初期政策仅关注实际GDP正增长而忽视价格 [5] - 日本后期将通胀目标锚定0-1%效果有限,调整为2%并明确为不可动摇下限后,超常规政策持续直至CPI达标 [6] - 日本经验表明量和价同等重要,2%通胀目标对提振居民预期信心具有实际帮助 [7] 政策目标调整 - 中国去年CPI涨幅目标3%左右,今年调整为更务实的2%左右,中央多次强调对价格关注但实际政策权重仍待提升 [8] - 计量回归显示当前中国货币和财政政策对GDP"量"的权重超过"价",价格权重存在提升空间 [8] - 2025年实现5%实际GDP增长目标可期,但GDP平减指数转正需超常规政策力度,政策框架需考虑更广义价格目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