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出台 -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作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规则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正式出台,标志着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三大主要交易品种的规则顶层设计基本建立 [2] - 该规则有利于推动各地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规范统一,强化与电力现货市场的衔接与协同,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2] - 规则明确"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原则,优化各类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健全费用传导机制 [4] 煤电行业转型 - 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容量达14.56亿千瓦,规模首次超过火电,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42.8% [4] - 煤电正从"基荷主力"向"调节先锋"转变,2021年至今在地方试点市场中煤电机组平均调峰深度已从40%提升至60%,部分机组可达70%~80% [4] - 市场化补偿机制叠加容量电价、电量电价,推动煤电收入结构从"单一依赖发电"向"多元服务收益"优化 [4] - 煤电企业通过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可获得合理市场化补偿,为煤电灵活性改造注入动力 [5] 新能源消纳机制 - 2024年全国新能源利用率超过96%,辅助服务市场有效保障了新能源消纳 [9] - 规则设立备用、爬坡等多元化市场品种,明确备用服务和爬坡服务的定义和费用计算方式 [8] - 规则将储能企业、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型主体纳入市场,形成"火电+水电+新能源+负荷侧"协同调节新格局 [9] - 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达7830万千瓦,2024年新增装机4370万千瓦,其中独立储能占新增装机的60% [10] 电力系统安全 - 规则推动各地分散的辅助服务市场向全国"一盘棋"整合,促进跨区域资源优化配置 [12] - 通过跨市场资源优化,电力系统可在极端天气、负荷骤变等场景下快速调配资源,避免"一刀切"式拉闸限电 [13] - 规则推动系统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平衡"升级,实现行政手段向市场机制的过渡 [12] 市场机制创新 - 规则构建的市场化激励机制促使煤电调节能力释放发生"质变",通过"爬坡补偿""备用容量定价"等新增交易品种提升煤电参与系统调节的收益 [6] - 南方区域市场创新构建了覆盖出清、调度、结算的全链条解决方案,通过跨层级市场协同实现调节资源优化配置 [10] - 规则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搭建"四梁八柱",标志着我国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迈出"从量到质"的关键一步 [12][13]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落下“关键一子”
中国电力报·2025-04-30 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