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华解读】“剑”指15种重点情形 三部委力破“准入壁垒”
新华财经·2025-05-01 22:17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通知,开展为期半年的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旨在推动"非禁即入"落地生根[1] - 行动明确15种重点整治情形,系统性破除行政性、行业性垄断,短期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长期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产业链升级[3][4] - 核心目标是打破地方保护与行业垄断,营造公平市场准入环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1][3] 重点整治内容 - 清理违规设置的市场准入规定文件,包括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2] - 重点整治行业壁垒造成的准入规则不平等,针对特定行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设置不合理门槛的行为[4] - 严查对外地企业的准入限制,如强制本地注册、投资建厂等地方保护主义行为[4][5] - 解决因政府监管能力不足导致的"不敢审批"问题,提升审批透明度和规范性[5] - 整治新业态新领域因监管空白导致的审批不作为问题,如土地、规划、消防等环节的推诿[10] 政策影响与专家观点 - 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地位,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2] - 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有助于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和投资热情[2] - 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市场分割成"地方性小市场",阻碍企业实现规模经济[4] - 新业态监管真空会延缓新兴产业发展,错失国际竞争窗口期,打击技术创新积极性[10] - 政策展示国家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的魄力,体现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决心[5] 实施机制与步骤 - 建立健全风险监管、信用监管、分级分类监管等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11] - 主要步骤包括全面清理规定文件、线索归集、个案核实整改、典型案例公开通报等[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