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常态化防控非洲猪瘟,不该以牺牲员工健康为代价
南方农村报·2025-05-01 23:34
非洲猪瘟防控现状 - 自2018年非洲猪瘟暴发以来,全国规模化猪场普遍推行员工餐食消毒流程,包括蔬菜、鸡蛋等食材需使用过硫酸氢钾浸泡消毒1小时,鸡蛋整筐浸泡40-50分钟[2][3][15] - 北方大型猪场因资产规模动辄上亿,防疫措施严格,而南方猪场因地处深山老林且员工少,多采用自种果蔬,消毒措施较少[8][9][12] - 非洲猪瘟对家猪和野猪的致死率接近100%,疫情暴发需扑杀疫点及周边三公里内所有生猪,对行业造成毁灭性打击[10][11] 过度消毒的健康与运营影响 - 消毒剂浸泡导致蔬菜维生素C含量减少50%以上,叶菜经0.5%过硫酸氢钾浸泡30分钟后硫代硫酸盐残留达12.7mg/kg,烹饪后仍残留43%氧化性物质[19][20][21][22][23][24][25] - 某养殖场400名员工中约20%出现肠胃不适或吸入性肺炎,三年内离职率高达80%[26][27][28] - 频繁消毒可能增加病毒传入风险,如人员频繁进出猪舍提高交叉感染概率,过度消毒被指"矫枉过正"[31][32] 行业改进方向 - 需优化生物安全体系,行业协会应制定食材消毒标准,明确消毒剂类型、浓度及残留限值,如可浸泡食材选用二氧化氯或二氯异氰尿酸钠,干货采用臭氧熏蒸或酒精擦拭[33][34][35] - 猪场需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通过风险分级集中消毒资源于高风险环节,并科学适配环境条件(如冬季使用温水配药)[36][37] - 常态化防控应回归科学化与精准化,平衡防疫与员工健康,避免"一刀切"过度防疫[1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