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今年是国家湿地公园创建20周年,20年来我国高质量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保护成效显著,各地协同保护湿地守护生物多样性,同时打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种可能 [1]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果 - 20年来共设立国家湿地公园903处,有效保护全国240万公顷湿地,为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提供充足空间 [1] - 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3700多个,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指定国际重要湿地82处,认定国家重要湿地58处,初步构建湿地分级管理体系 [3] - 近五年累计营造红树林8800多公顷、修复红树林8200公顷,除治湿地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7.33万公顷 [5] 各地协同保护湿地举措及成效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 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原则,升级湿地治理方式,形成“金镶玉”模式 [8] - 截至2024年底,维管植物、昆虫、鸟类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750种、441种、155种 [8] 福建汀江国家湿地公园 -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湿地面积达466.8公顷,周边生态环境改善,蓄水保土能力提升 [10] 江西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 - 开展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对水质及800多种动植物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保护 [12] - 与公园设立时对比,记录的物种数量增加368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提升 [14]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 湖南沅江琼湖国家湿地公园 - 种植约30万平方米沉水型水草,“水下森林”生物多样性逐渐丰富,铺设步道等供市民休闲 [15][17] 吉林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 - 鸟类种群数量连续三年增长,开发生态观鸟等低碳旅游项目,保护与开放并重,收益反哺湿地维护 [19] 江西峡江 - 将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乡村打造成旅游景区,村民2024年户均增收1万元 [21]
数说国家湿地公园创建20周年“成绩单” “生态+旅游”拓展发展新空间
央视网·2025-05-02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