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写:古村“球火”引客来
新华网·2025-05-02 19:31

文章核心观点 5月1日广东肇庆端州区白石村的甩火球民俗表演吸引众多游客,该表演入选市级非遗名录,演员们克服困难进行表演,传承人期望其能传承下去 [1][2][5] 表演背景 - 甩火球起源于北宋,百姓为感激包拯、庆祝丰收、辟邪驱魔等兴起此民俗 [2] - 今年1月甩火球入选肇庆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5] 表演准备 - 52岁表演者李炎点燃舞台两侧火盆作为火种 [2] - 火球由干燥易燃的龙眼叶组成,重约20斤,内填充鞭炮 [3] - 55岁代表性传承人李汝展做示范并承担总指挥、托举者角色 [5] 表演过程 - 19时56分年轻演员做最后演练,20时表演正式开始 [4][5][7] - 李炎引燃火球后旋转,火苗壮大成火球,与同台演员呼应 [7] - 火球旋转似龙头,尾焰像龙身,燃尽的龙眼叶如金红色羽毛漫天飞舞 [8] - 15圈左右一个20斤的火球燃尽,演员要控制速度、力量并不惧高温 [10] 表演安排与反响 - “五一”假期甩火球表演作为端砚文化嘉年华看点,连演5晚,每晚3次,每次约15分钟,一天约甩30个火球 [13] - 英国游客托尼称赞表演,演员下场后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13] 传承期望 - 李炎感觉力不从心,望向年轻演员 [13] - 李汝展带7岁孙子感受表演,期望其传承下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