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吸收中华文明智慧,融合外交实践创新,传承亚洲和平传统,符合亚洲各国共同利益,中国将以此为支撑与各方筑牢亚洲安全稳定基石,捍卫地区和平稳定,为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安全保证 [1][2][5] 亚洲安全模式提出背景 - 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 [2] - 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 [2] - 今年4月中央周边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 [2] 亚洲安全模式内涵及意义 安危与共 - 是维护亚洲共同安全的根本共识,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人文、利益、命运相连,安全问题关乎各国人民福祉 [3] - 面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谁都无法独善其身,中国追求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3] - 中方强调各方安危与共,致力于走出新型安全之路,超越零和博弈思维,体现安全共同体意识 [3] 求同存异 - 是亚洲国家携手共进的前提要义,亚洲多样性突出,各国差异大,但维护和平、安全、发展是共同追求 [4] - 中方主张求同存异,超越西方安全观同质化倾向,历史上亚洲以此解决不少争议问题 [4] - 各方应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汲取智慧,寻求共同利益最大公约数,推动安全合作 [4] 对话协商 - 是妥善处理周边分歧的正确途径,以协商解决争端,摒弃强权政治、单边主义 [4] - 中国呼吁加强战略沟通,增进互信,化解矛盾,管控分歧,消除危机根源 [4] - 中国推动团结协作解决地区安全问题,为维护区域长治久安贡献智慧 [4] 中国行动与目标 - 中国积极倡导践行新安全观,以亚洲安全模式为支撑推进同周边国家安全合作 [1] - 亚洲安全模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与国际关系实践,为维护亚洲安全、破解全球安全困境指明路径 [1] - 中国将同各方共同筑牢亚洲安全稳定基石,捍卫地区和平稳定,为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安全保证 [5]
筑牢维护亚洲安全稳定的基石(和音)
人民日报·2025-05-04 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