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民营经济促进法表决通过并即将施行,标志民营经济从政策支持转向法治保障新阶段,该法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制度框架,在科技创新、市场准入、权益保护等多方面有重要意义,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制度改革相关,助力“四稳”筑牢经济韧性底座 [1][5][19] 立法进程 - 2024年2月开始起草,12月国务院首次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五个月内三次审议并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九章七十八条,全文九千六百余字 [3] 法律亮点 - 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写入法律,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和国家促进其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提供法治化制度框架 [5] - 覆盖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从多方面回应各界关切,多项制度首次写入法律 [5] - 体系化整合涉民企条款,解决政策碎片化问题,以稳定性法律替代阶段性政策 [7] 科技创新 - 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重要主体,贡献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涵盖80%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90%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多个领域有重大突破 [9] - 法律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鼓励参与重大工程创新和重大领域建设 [13][15] -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数字化、智能化共性技术研发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合理使用数据,解决数字化转型核心痛点 [15] 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 民营经济贡献50%以上税收、60%以上GDP、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城镇就业、90%以上企业数量,“四稳”与民营经济密不可分 [19]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要求清理和整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规定和做法,强调两个“一律”,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 [26][27] 参与重点行业和领域 - 民营经济参与重点行业和领域一直在摸索,如杭绍台高铁,国家支持民营企业投资能源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 [33] - 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经济深度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法律保障,确保公平进入、有话语权和分享收益 [33][35] 权益保护 - 民营经济促进法涵盖多方面,专门保障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权益,规范涉企执法活动 [38][46] - 多地推进涉企执法改革,如联合执法检查、“执法码”“企业码”等,减少对企业经营干扰 [40][42] - 法律规定办理案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禁止违法干预经济纠纷,最高法通知与之呼应 [48][49] - 最高法通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措施,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51]
创下多个第一 民营经济促进法让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5-04 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