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中国硅烷偶联剂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下游应用占比及发展趋势研判:我国硅烷偶联剂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图]
产业信息网·2025-05-05 10:34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硅烷偶联剂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4.5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1.1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6% [1][11] - 下游应用领域如橡胶、复合材料、涂料等需求驱动增长,其中橡胶工业占比最高达38%,复合材料占比27%,涂料与胶粘剂占比18% [13] - 预计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年均增速保持在6%以上 [11]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以工业硅为主,中国2022年工业硅产量327.3万吨(占全球80%),2024年增至536.1万吨,保障原材料供应稳定且成本优势显著 [9] - 中游生产通过水解法、醇解法等工艺合成多种类型产品(如胺基型、环氧基型),技术驱动明显 [4] - 下游应用覆盖橡胶、塑料、涂料、复合材料等领域,通过改善界面性能提升产品力学强度与耐候性 [4][13] 行业发展历程 - 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步,依赖进口技术;90年代至21世纪初进入发展阶段,国内企业形成产业体系 [6] - 21世纪后进入成熟期,国内企业主导市场,产品种类丰富且技术升级,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成为重点 [6] - 未来趋势包括高端化、进口替代加速及绿色环保化,高端产品将聚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 [21][22][23] 重点企业竞争格局 - 硅宝科技:产品多元化,2024年营收31.59亿元(同比增长21.22%),建筑密封胶领域技术领先 [15][17] - 宏柏新材:传统工业领域布局,2023年硅烷偶联剂营收12.04亿元,橡胶与塑料应用突出 [15][19] - 国泰华荣:聚焦锂电池领域,硅烷偶联剂用于提升电极材料性能 [15][17] - 江瀚新材:全产业链布局,控制上游原材料并规模化生产多类型产品 [15][17] 未来发展趋势 - 高端化:研发高性能产品满足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需求,提升国际竞争力 [21] - 进口替代:国产产品性能接近或超越进口,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自给率 [22] - 绿色环保:开发低毒低挥发产品,优化生产工艺以减少能耗与排放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