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实践 核心观点 - 多地纪委监委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智能监督体系,重点突破工程建设、校园餐、低保发放等领域的数据壁垒,实现问题线索发现效率提升50%以上[4][5][6] - 采用"数据流规范业务流"模式,浙江衢州公务接待改革后铺张浪费现象减少80%[4] - 安徽芜湖建成9类45个监督模型,山东胶州建立39个模型并比对85万条数据,案件查处效率提升显著[5][10] 技术应用路径 - 数据整合 - 浙江衢州实体化运行大数据技战中心,配备数据查询室等"三室"硬件设施[4] - 安徽芜湖依托城市大脑建立专项数据库,实现数据动态更新[5] - 山东胶州整合"数字农经"等政务平台搭建基础信息库[6] - 智能建模 - 校园餐监督模型设置采购数量、高档食材等7个预警维度,触发红色预警37次[7] - 芜湖开发串通投标研判模型,实现围标行为智能监测[9] - 胶州建立农机补贴虚报冒领等模型,精准识别身份不符等异常[10] - 闭环机制 - 衢州形成"预警-处置-治理"工作闭环,推动修订制度37项[7][8] - 芜湖实行全周期管理,问题线索处置周期缩短60%[5][9] - 胶州打造"研判-处置-拓展"五步工作模式[10] 行业治理成效 - 工程建设领域 - 桂林市通过监督平台筛查工程问题线索,查处违规项目23个[2] - 沈阳沈北新区运用数据对比技术提升案件研判准确率[3] - 民生领域 - 衢州"校园餐"监管推动学校100%配备AI抓拍设备[7] - 芜湖查处低保违规领取案件15起,追回资金280万元[9] - 胶州在医疗教育领域建立12个专项监督模型[10] - 政务改革 - 衢州公务餐改革实现机关食堂扫码就餐覆盖率100%[4] - 芜湖将公权力监督纳入"东数西算"工程数据集群建设[5] - 三地合计推动职能部门修订监管制度89项[8][9][12]
高质量发展践悟 | 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基层监督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5-05-06 08:24